农门长孙逃荒记 第16节
作品:《农门长孙逃荒记》 老爷子很是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他一眼:“有什么不行的?现在咱们买豆腐的那家距离这条街太远了,为着吃一块儿豆腐很多人都觉着划不来,你就在自家院子里卖豆腐,别的不说,附近这么多户人家,想少走些路的人可不就去你那儿买了吗?
另外,谁说黄豆只能做豆腐了?豆腐脑、豆浆、豆腐干这些不是都能做吗?你媳妇儿手艺好,让她清早蒸两锅包子,配着豆腐脑、豆浆来卖,总有人懒得在家里吃早饭,这不就能卖出去了吗?
还有,做生意要脑子活泛一点儿,谁说只能在家里静等着人家上门了?咱们这边是有豆腐铺子不假,其他地方呢?你把一板豆腐提前均分成大小相等的豆腐块儿,规定好每一块卖几文钱,用篮子提着,上街叫卖去,特别是城外村子的人,他们不常来郡城,来了花个几文钱买块豆腐尝个新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生意可不就这么来了吗?还有,马上就要过冬了,到了冬天蔬菜见得少,谁不想吃一口新鲜的......”
周老爷子絮絮叨叨地提点着小儿子,他这辈子虽然没有亲自做过生意,但是只需要动脑子想一想,无论什么生意不也就是那些个套路吗?所以,给周三全出主意的时候毫不心虚,一旁的周二柱同样也是听得入神,这经商之事,总是一通百通的,爹在提点三弟,又何尝不是也在教他呢?机会难得,他可不得好好学一学?
只不过,老爷子方才提到过让他和长宁去见铺子现在的主人,难道说,这里面还是长宁出了大力气?周二柱抽空思考了一瞬间这个问题,对这个侄子倒是又有了新的认识,随后便将这个问题抛到脑后去了,再出息那也是他们周家的儿郎,他们当长辈的只有自豪的份儿!
另一边,周长宁也被周老爷子的一句话给点醒了,是啊,马上就要过冬了,虽说自家现在不缺银子,可是谁还会嫌银子扎手不成?若是能有个不惹眼又能赚银子的方式,谁会不愿意呢?只不过,具体要种什么蔬菜,他还得再好好地想一想,当然,能够留给他的富余时间,其实也不多了。
作者有话说:
依旧是虽迟但到的一章~
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跟大家解释一下:先前提到过周长宁是有金手指——系统在身的,但是这个金手指的作用只是为了更合理地解释男主的穿越,正是因为男主先前积攒的功德点(好人有好报),他才会被系统带到这个世界重活一世;
在逃荒路上除了搜寻信息还有找资源以外,男主用这个金手指都很少,等到在郡城安定下来以后,文中更是没了系统的出现,因为设定的是,男主对系统的感情很复杂,在被家人不负责任地扫地出门的时候,系统是一路陪伴他长大的,而到了这个世界,他有了周家这样的亲人,所以,系统也算是“功成身退”了,本文不会涉及到更玄幻的层次上去,希望大家不要感觉到奇怪哈~
第四十九章 开业
周家人的行动力大抵是一脉相承的吧, 次日一早,周长宁便和周二柱夫妻俩一道去了杂货铺,那里, 铺子的掌柜已经在等着了, 旁边还有一个周长宁未曾见过的中年男子,想来便是这间铺子的房主吧。
做生意嘛,就是要尽量减少自己的成本, 这样, 即使卖出的货物价格不变,自己的利润也能有所增加,周二柱夫妻俩暂时还学不会这一点不要紧,周长宁可没什么读书人的包袱, 很是自在地为他们夫妻演示了一番真实事例, 谁让这间铺子的掌柜着急要回老家呢?
于是乎,周二柱夫妻俩面不改色,心底却是目瞪口呆地看着往日这个文质彬彬、充满读书人气节的侄子一点一点地砍价,将铺子的租金以及剩下的一半货物谈到了一个比他们预想中要稍微低一些的价格。
他们夫妻俩也不是没有过过苦日子的人,自然知晓什么叫做“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 所以, 见着周长宁这样,心里并没有什么负担不说,反倒觉得, 他此番从周家村出来, 确实是肉眼可见地长大懂事了许多。
谈好了价格,去官府里走了官契, 这间杂货铺自此也就暂时地归属于周家二房了, 尽管由于掌柜的近日还有许多杂事, 没有多余时间来打扫清理这家即将不要了的铺子,里面的货物堆得也很是凌乱,可是在周二柱夫妻俩眼里,这间甚至让他们有些无处下脚的铺子却是再可爱不过的了,此后,这便是他们一家人生计的来源了。
说句实在话,自从到了东阳郡的这些日子以来,周二柱好歹还能去码头上做活,挣下几个银钱,可是杨氏不同,她本就不习惯无所事事的日子,往日还在周家村的时候,也是会同周二柱一道下地的,现下可好,一家子四张嘴,全指望着周二柱每日带回来的那些个铜板呢,郡城的东西价格自然要比青石镇上的贵上两成,过惯了精打细算日子的杨氏只觉自家这是在坐吃山空,一天比一天焦虑。
可是,有了铺子就不一样了,不说每日能够挣到的银钱怎么着也比在码头上做工强,最起码,杨氏终于找到自己能做的活了,也就不用整日闷在家里头,东想西想的。
见他们夫妻俩对这间铺子很是满意的样子,周长宁也就放下了一颗心,开始帮着一道打扫起铺子来,铺子早日清扫干净,再把货物都摆上,也就能早日开张挣钱了。
三人都不是会叫苦连天的性子,更何况,在赚钱这件事情上,周二柱夫妻俩更是会投以百分之一百的热情,至于周长宁嘛,左右是自家二叔,总不能指望着二叔家的另一个男丁——才五岁多的周长平来帮忙吧,所以,自然是秉持着亲戚间互相帮助的心理,承担下来了一部分活计。
等到天色将晚,也该回家吃饭的时候,这间铺子最起码已经被他们清理过了一多半,包括货物当中有些由于进货时间太长被遗忘了而有些发霉变质的东西,也一并都被清理了出来,至于铺子后面的那个小院子,一时之间倒是不必着急。
事先周老太太已经专程嘱咐过了,二房在铺子里忙活一天,家里又只剩下两个孩子,若是周仪霜还要兼顾做饭的话,难免会有看顾不到周长平的时候,所以,这几日便留二房在大房这边吃饭了。
说句实在话,林氏倒是不会吝啬于二房一家四口吃的那点儿粮食,左右自家儿子有出息,她这个当娘的还是得有点儿格局在的,她只是有些不满,从小自己和周大新做爹娘的都没怎么使唤过儿子,现下儿子却眼巴巴地跑去给二房当劳力去了,说到底,还是当娘的那份儿心疼的心理占了上风。
只是,林氏更是知晓,无论是二房还是三房都是好相处的,两个妯娌也不是什么坏人,周大新和周长宁父子俩更是格外孝顺,罢了,儿子自己都没有什么意见,她一个人势单力薄的,何必出言去做这个恶人呢?因此,这点儿意见不过是在心里头冒出来了一小会儿,很快便被林氏自己又给掐灭了。
饭桌上,稍稍有所察觉的周老太太也不由得在心底里松了一口气,幸好,三个儿媳妇都不是那等爱搅事情的人,她和老头子终归还是要跟着大房过日子的,林氏自己就能想开,倒是免去了她再去私下里安抚的功夫。
至于周三全夫妻俩,接下来的这几日也并未清闲着,既然已经决定好要做什么生意了,那便要开始行动起来,否则,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已,难不成还指望着别人眼巴巴地把银子送到自己家来啊?
周老爷子给的银子刚一到位,周三全便买石磨回来安在了自家院子里,他不懂怎么挑驴子,为此,还专程买了份儿点心去了族人中曾养过驴子的一家,请人家陪自己去挑一头驴子,都是同族的人,还是比较好说话的,因此,很是顺利地挑了一头健康的小驴。
此外,驴子要吃的草料以及收购黄豆的事情都被他提上了日程,想起那天过后周长宁顺嘴提过一句黄豆、绿豆还可以拿来发豆芽,便顺道也买了些绿豆。
至于做豆腐需要用的模具,自然是去附近的一家木工铺子买的,为了照顾自家二哥的生意,还特意推迟了几天,等到周二柱去进了一趟货回来,这才去二哥家新开的杂货铺买了几个需要用到的木桶、木盆、碗等等之类的用具。
二房、三房都有事做,周大新只能和同族的几个堂兄弟一道去码头,跟管事说了一声自己兄弟三人找到活计了,以后就再也不来了,拿了剩下的工钱,这才回了周家,在家里面难得地歇息了几天,只不过,或许他天生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又或许是在老爷子整天盯着的目光下有些不自在,总之,明明是盼望已久的“享清福”的日子,他却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得劲儿。
也幸好,杂货铺里,秉持着人多力量大的原则,铺子很快便收拾一新了,虽然并未重新装修,但是杨氏却是个细致人,恨不得用抹布将柜台都擦得发亮,另外,周长宁也专程提了建议,给每样货物上用标签标注好价格,用文字写好之后,为了方便更多不识字的人,在下面继续用圆圈代表价格,一个圆圈便是一个铜板。
这样一来,既能让进来买东西的人一眼就知道某样货物的具体价格,省去了一样一样问价的功夫,也能避免忙起来的时候,由于人太多忘记某样货物的价格而计算失误,也算是两全其美了。
思考过后,周二柱也承认,这个法子虽然还有些不起眼的缺陷,比如还是有些人就连数数都不会,但是瑕不掩瑜,总体上来说,还是很实用的,便采纳了周长宁的这个法子,这样一来,尽管还是原先那个杂货铺,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却显得与原先的铺子大相径庭起来了。
如此收拾好之后,也不必刻意去挑什么好日子,周二柱夫妻俩便决定让铺子开张了,周大新这个被聘请来的掌柜兼任账房自然也该走马上任了,看着周大新前几天那种悠闲自在的日子,周二柱原先还有些不好意思呢,毕竟,五百文的工钱,那纯粹是大哥为了帮他的忙又不愿意他自觉亏欠了。
只是,周二柱却不知道的是,看着另外两个儿子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而眼前这个长子却是一副开始养老了的日子,周老爷子早就看长子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了,所以,周大新哪儿会有半分抱怨呢?他早就巴不得远离老爷子的“怒目而视”了。
这日一大早,周二柱夫妻俩和周大新便穿着自家箱子里一直宝贝着没穿过几次的衣服,站在了杂货铺的门口,小小的杂货铺上面的牌匾已经被换了过来,取了最简单好记的“周家杂货铺”之名,牌匾上还难得地挂了两根红绸带,一看便是新铺子开业的样子。
而周老爷子等人为了捧场,也早早地就站在了铺子外面,就连忙活着自家“事业”的周三全夫妻俩也暂时停下了手头上的事情,一并跟着过来了,周家这么多人围在这里,也就难免引起了其他人的好奇心,同样往这里挤了过来。
眼看着人渐渐多了起来,周二柱点点头,周大新便意会地点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一下子吸引来了更多的目光,鞭炮声停下,周二柱暗自吸了一口气,对上周老爷子沉稳却仿佛更多的是肯定的目光,只觉得心下大定,气沉丹田,沉声道:
“诸位,鄙人周二柱,是身后这间周家杂货铺的东家,今日小店开业,特此推出买东西满一百文钱送价值五文钱的木梳一把的活动,只限今日,还希望各位日后也能多多照顾小店生意!”
活动是周长宁跟着周二柱去进了一次货后提出来的,白得的东西总是会更香一些,何况,木梳这种东西,别说女子有需求了,就连男子也同样需要梳头束发,可是,木质的梳齿又常容易断,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消耗品了,因此,在优惠活动还不常见的当下,这种活动难免会吸引眼球,也能为这家新开的杂货铺引来更多的关注。
只要今日进店购买东西的顾客有五成能够对这家铺子有深刻印象,日后家里缺东西的时候第一时间便会想到周家杂货铺,那么,这个活动就不算白费力气,更何况,五文钱的木梳只是对外的价格,从他们进货的那家店铺购买,只花了三文钱一把。
至于以上那一番话,则是周二柱在知晓他作为铺子的东家需要在今日说说话,这才冥思苦想出来的,在心底里想了又想,改了又改,总算是说出了这一段自己觉得没什么问题的话。
前来捧场的周家人这个时候可不就派上用场了,带头鼓起掌来,围观的百姓自然也不会吝啬于这一丁半点儿的善意,同样鼓起掌来,一时之间,被远远挡在最外层的人群竟有些摸不着头脑来,对里面的具体情形也是越发好奇了。
作者有话说:
对不起大家,欠的两更会慢慢补上的~
第五十章 赚钱
说完那段话以后, 周二柱三人便移开了,抱着或许是出于好奇、或许是真的有购买需求的心态,总之, 一个人走了进去, 其他人面面相觑,相继也走进了店里,周二柱等人自然也不能闲着, 在柜台等着收账的收账, 还有去帮客人们介绍东西及价格的,也算是各尽其职了。
今天是杂货铺开业的第一天,也是最吸引眼球的一天,因此, 当即这间小小的铺子便挤满了人, 周家杂货铺的东西虽然与其他杂货铺的价格一般无二,但是多了方才周二柱所说的那个优惠活动,即便是不识字的人心里也能算得过来这一笔账。
左右,一般摆在杂货铺里的东西家里总归能够用得到,所以, 即便是东拼西凑, 人们也会尽量凑满一百文的东西,多花一点儿钱就能白得一个木梳,但是花钱买的东西都还是自家的, 这不是占了便宜是什么?
这个时候, 原先给货物上标注好价格的木牌就派上用场了,人一多, 周二柱三人也压根儿忙不过来, 不可能一一跟在每个人身后与他们解说每一样货物的价格, 而东阳郡的人,即使不识字,但是在城里生活久了,买东西总要知道人家找给你的钱数目到底能不能对上吧,一来二去的,最基本的数数还是会的,木牌上的价格一目了然,也就方便人们计算要买哪几样东西才能恰巧凑够一百文。
同时,这也大大地将周二柱三人解放了出来,当然,尽管如此,由于进了铺子的人实在太多,难保不会有人起了歪心思,趁着他们不注意的时候摸个什么小件东西揣在怀里,这又不像是现代还有专门的检测仪器,所以,周老爷子等人也没有立刻抬脚就走,周长宁、周三全夫妻俩、林氏都进了铺子一道帮忙照看着。
口耳相传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回家后告诉周围的邻居,这里新开了一家周家杂货铺,有送木梳的活动,不一会儿,他附近的几户人家也就都该知道了,所以,一直到中午饭点儿都过了的时候,周家人这才算是稍微闲了下来。
周二柱有些不好意思,感觉因着自家一房的事情还要这么大动干戈地劳累这么多家人,也幸好,他方才就见势不对,让媳妇儿杨氏回家做了饭食带过来,不然的话,只怕众人这会儿还要饿着肚子去街上买吃食呢。
不过,由于饭食带过来有一会儿了,而他们现在才闲下来,所以,饭食已经没有那么热了,所幸周家人也都不是什么讲究人,更何况,为了感谢一家子人都过来帮他们的忙,杨氏此番很是大方,并没有做便宜且容易坨的面食,而是炒了几个菜,焖了米饭,给每个人碗里的米饭上都盖了满满两大勺的菜,看上去很是实在。
当然,米饭不会完全是最上等的白米,而是掺杂了一些糙米,尽管如此,这样的饭食对于周家这样出身农家的人来说,也已经算是相当拿得出手了。
虽则众人过来帮忙,是出于彼此之间的情分,并不是希冀于得到什么样不菲的回报,但是能够得到主人家这样一顿招待,众人心里还是舒服了许多,兄弟之间的相处同样需要有来有往,而不能仅仅依靠任意一方单方面的付出。
到了下午,或许是附近人家的购买力已经达到了饱和,总之,人终于没有上午那般多了,但是总归还是会比平常日子杂货铺的客流量要好上一些的,周老爷子等人还是没有离开,打算帮忙做完这一天再说。
天色渐渐暗下来,再进铺子来买东西的客人也越来越少,周二柱察觉出众人也都有些劳累了,特别是老爷子和老太太,已经上了年纪的人,还陪着他们在铺子里守了整整一天,便干脆关了铺子,众人依旧是回到周家大房的小院子里做一番盘点。
林氏、杨氏、李氏三个女眷在厨房里准备晚饭,周二柱在大家的注视之下将今天一天柜台上所收到的银钱都从那个小布袋里倒了出来,到底来杂货铺买东西的人还是周围的普通百姓居多,买东西也多是以铜板为主,所以,许多铜板倒在了桌子上,发出清脆的声。
除了一角碎银子以外,剩下的铜板实在是太多了,周二柱兄弟三人便一道开始数铜板,每一千文钱串成了一串,最后,得到了整整五串半的铜钱,再加上那一角碎银子,今天一天铺子上的毛收入大概在五两七百文左右。
心里得出了这个数字,周家人都不由得倒吸一口气,知道开铺子赚钱,可也没想到会这么赚钱啊,就算还要刨除掉成本,剩下的利润依旧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
“前几天在进货的时候,大哥就帮忙把铺子里的货物种类、数量都清点了一遍,结合进价和标注好的卖价,再加上推出这个送木梳的优惠活动所耗费的银钱,总体上来说,杂货铺的利润大概在两成半左右,所以,今天大概能赚不到一两半的银子。”
涉及到银钱,周二柱的思路很是清晰,像周大新那样清点货物的举动是很必要的,免得最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遗失了某样货物,而导致账本上的数目完全对不上。
就算能够真正落在周二柱手里的银子比起方才要大打折扣,可是,一两多的银子在过去的周家,仍旧只有每年卖粮食、杀猪的时候才能看到,其他时候,周家三兄弟的口袋里更多的还是以零散的铜板为主。
周三全不免有些羡慕,他自家的豆腐生意还不知道能不能做成呢,要是能像二哥家这样就好了,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毕竟,杂货铺的货物种类多,每家每户总有缺那么一两样需要添置的,可是豆腐这种东西,吃也行,不吃也行,没有豆腐,还可以有白菜、萝卜代替,所以,他心知肚明,豆腐生意决计不可能像杂货铺今天的生意这样红火的。
“一两半的银子的确不少,不过,若是你们想着天天都能赚这么多,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杂货铺里卖的东西大多都是每户人家买了之后能用上许久的,大家都是精打细算着过日子的人,不到把东西完全用坏了的地步,是绝对不肯再掏钱买新的。
长宁提出来的这个优惠活动,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以最快地速度把周家杂货铺的招牌给打了出去,让附近的人家只要家里面有需要添置的东西,第一时间就能想到周家杂货铺。
可是,不好的地方就在于今天这么一番动作,恐怕有不少人为了硬生生地凑够一百文好拿到白得的木梳,把家里未来几个月才会需要添置的东西也一并买了,所以,之后的一个月里,铺子的生意就绝对没有今天这般红火了,像今天这样,也不过是一桩子买卖罢了。
所以啊,老二,就算铺子里接下来的这几天生意会不怎么样,你也得多学着思考,想想别人家的杂货铺乃至卖其他东西的铺子都是怎么经营的,同样都是杂货铺,同样的价格,除了距离远近,你的周家杂货铺还能有什么样的好处能够让大家来选择你这一家呢?这个问题,不止是你,还有老三,都得好好想一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才是做生意的学问。”
还是那句话,周老爷子一辈子在地里刨食儿,可是到底有这大半辈子的阅历在,有些事情,总归是一通百通的,像他方才所说的这番话,归根结底,放在现代也不过是用“核心竞争力”这五个字来概括而已。
当然,老爷子之所以会这样说,也不过是怕老三会看着这笔银钱眼热,觉得大房帮助二房更多一些,导致伤了兄弟间的和气罢了。
不过,这番话到底是引起了周家三兄弟以及周长宁的若有所思,特别是周大新,他在这郡城里迟迟找不到酒楼掌柜的活计,归根结底,不还是因为他懂的东西和别人一般无二甚至比别人还要弱上一筹吗?要是他能有一门别人没有的本事,那些个酒楼的东家还不得争相聘请他?就连自家儿子的白糖方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就是因为别人拿不出这样的白糖方子,所以,在买方与卖方市场当中,才会是周长宁占据了主动权,就连半成的分红这样的要求,齐家不是也得乖乖答应吗?
心底藏着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导致饭桌上的众人都很是沉默,唯独五岁多尚且不知愁滋味的周长平一个人抱着自己的小碗吃得欢乐。
二房这边,杂货铺剩下的日子就要清闲了许多,不管怎么说,铺子每日的收益不仅赚回了租金,也能保证周二柱一家四口的基本生活需求,甚至还能余下一点儿银钱,都被杨氏攒了起来,只等着打听到合适的私塾便送周长平去读书识字,而在这之前,往往都是由周长宁这个现下闲来无事的堂兄代替行使夫子之责的。
也正因为如此,就算周长宁是他一贯喜爱的堂兄,近些日子周长平也忍不住想着法儿地躲着堂兄走;与他相反的是杨氏,杨氏嫁人之前也是个格外爽利的姑娘,嫁人这么些年,反倒是和周二柱越来越像了,在外面也越发沉默寡言起来。
不过,自从开了杂货铺以后,另一个好处就是无论是周二柱还是杨氏出于要和客人打交道的需要,都不得不勉强自己多和外人交谈起来,杨氏也就恢复了些许还在娘家时候的本性,由于周长宁自告奋勇地暂且带着小堂弟读书一事,杨氏心里说不出有多么感激呢。
因着这件事,接下来的几日二房都是在大房这边用晚饭的,杨氏从杂货铺回来,就算再累也不忘去厨房里帮林氏的忙,话里话外也多有捧着林氏之意,林氏自然知道她这是为何如此,为了让她安心,并不拒绝,反而态度越发温和,倒让妯娌两个的关系越发好了起来。
当然,就算是教小堂弟读书,周长宁也并没有一天到晚都待在家里,若是给小堂弟已经布置好了要背书的作业,他便会走上一段路去三叔家也瞧一瞧。
两位叔叔都是亲的,也都对他很是不错,周长宁自然不能厚此薄彼,在二叔家的杂货铺生意进入正轨以后,对三叔家的豆腐生意也不免多投入了几分关注。
这几日,尽管已经万事俱备了,但是周三全仍旧未曾开始卖豆腐,而是不断试验着能做出口感较好的豆腐的最佳比例,没办法,此前,周三全虽然知道做豆腐的工序,也帮着村人上手过两三次,但是真要拿出去卖,那可不得在熟练掌握了全部工序以后再精益求精些?说到底,周老爷子那晚的话还是在他心里头多少留下了些许影响的。
至于用黄豆做成的其他豆制品,倒是没有什么难度,周三全主攻体力活儿,更加细致一些的活计都是由李氏来完成的,她是个心思细密的人,而且厨艺在周家三个儿媳妇当中也是居于首位的那一个,所以,做起豆制品来,反而比周三全掌握的进度还要快一些。
也因此,近几日周三全和李氏光是为了解决那些个试验品豆腐,就已经快要厌倦这个味道了,而周长宁今日过来,也是因着想起来有一个办法能够替他们解决这个难题,不仅如此,若是做得好的话,还能够成为周三全家里豆腐生意的“独门秘方”,也能为他们带来不少客人呢。
第五十一章 再见
时下, 人们买豆腐回去要么做汤,要么烧菜,总之, 都得二次加工才成, 而周长宁的这个办法,却可以让人们买了现成的带回家就可以吃了。
带着自己提前好几天便在自家院子里捣鼓出来的东西,周长宁来到了三叔家, 他今日为了干活更方便些, 并没有穿显示出读书人文雅身份的长衫,而是换上了一身粗布衣服,挽起衣袖来,便在周三全夫妻俩的注视下开始制作起腐乳来。
整个工序并不算复杂, 有周三全夫妻俩帮忙, 周长宁很快便做完了,见他盖上了盖子,把罐子抱起来径直放在了小院子里右厢房外面的屋檐下,那里是一处通风阴凉的地方,周三全这才将信将疑地道:“长宁, 这就可以了吗?这豆腐都没煮也没蒸的, 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地晒一晒就熟了呢?更何况,上面还有一层发霉的东西,这真的能吃吗?不会有人买回去吃坏了肚子找上门来吧?”
也容不得周三全这样不信任, 一则周长宁此前也基本上没进过几次厨房, 他下意识地就以为周长宁对吃食上的事情应该是一窍不通的才对,二则, 这样制作豆腐的方法对他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 也大大超出了他的认知。
“三叔, 您就放心吧,保证好吃!这豆腐还得大概二十天才能好,左右,也就是这么一罐子,咱们先试试水,要是你觉得好卖了咱们再做,总之,在别家暂时研究不出来方子的情况下,你这里可就是独门生意,只要有人觉着好吃,不都得上你这里来买吗?”
以时下人们的知识水平,周长宁也很难用语言去解释清楚豆腐发酵变成腐乳的原理,所以,对于周三全的怀疑,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毕竟,三叔三婶赚的可都是辛苦钱,这一罐子豆腐拿出去卖也能卖上一些铜板呢。
当然,周长宁之所以现在还不着急催着周三全赶紧做出下一批来,以抢占市场先机,也是有原因的,一来,腐乳究竟合不合郡城人的口味还是个问号,在没有见到效果的前提下,周三全夫妻是不可能拿出家里的银钱陪着他一个“孩子”胡闹的。
二来,就算别家豆腐铺子得知这腐乳是用豆腐做出来的,可是没有具体的方子,他们就算想要花大价钱去研究出来,最起码也得走上一段弯路呢,因此,尽管腐乳的制作周期前前后后大概得快一个月的时间,但周长宁却并不着急。
唯一让他有些发愁的大概就是制作腐乳的另一样原料——高浓度白酒了,现下许多人还是属于酒量浅的那一挂,所以,各家酒肆卖的酒也都度数不高,距离制作腐乳用的浓度还差得远,没办法,为了先做出一罐子来试验,周长宁就只能去街上买了现成的白酒回来,再做了简易的蒸馏装置,这才得出来了那么一小瓶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