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852节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 至于杨震自己本人的性格,如果不是战局紧急,他搞不好连飞机都不会派,让杨继财打上背包自己搭车去朝鲜,还派出干部部的一个副部长亲自送他上任?不过这些东西,是杨继财现在所不知道的。
但听说马春生师长牺牲,这个消息多少还是让他有些意外。师长的牺牲,已经说明铁原战场不是一般的进展不畅。从铁原战场双方投入的兵力和装备来看,马师长的牺牲肯定是亲自上一线的时候牺牲的。
能越是面对苦战、硬仗,越是兴奋的杜司令如此沉不住气。让马师长这个越是到关键时刻,越是能沉住气的师长,在这个时候上一线亲自督战。足以说明战局的进展不顺利,而且参战部队的伤亡也绝对不会太轻。
虽说没有在马春生指挥下作过战,但杨继财对于马春生这个全军大名鼎鼎的师长,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对于他的指挥风格,也是比较清楚的。毕竟马春生这个师长,在总部可谓是鼎鼎大名。
能让这么一个在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能沉住气的一个师长。不顾两军阵地犬牙交错的态势,跑到前沿观察战况。而且导致其牺牲的主要原因,肯定是这位马师长上了最前沿,才会被日军发觉并突然开炮。
否则单纯一个冷炮,那里会这么巧,就命中他所在的位置?这位马师长的牺牲,肯定是上了那种被日军标了号的两军反复拉锯,同时也是最危险的前沿阵地。单从他牺牲的原因上,就足以说明战局不顺。
第2188章 给我两天时间
简单的谈过话后,那位副部长闭上了嘴在未说什么。而杨继财也没有说话,而是细心的看起来铁原一线目前的战况通报。尽管这架容克五二运输机的飞行速度并不快,但这条路毕竟是有终点的。
至于那位副部长的话,他听进去了、也听懂了。这位干部部副部长,这是在近乎直白的告诉自己,自己去铁原战场不是去摘桃子去了,是去当救火队员。只是当救火队员对于杨继财倒是无所谓,但到位之后怎么打破之前的僵局,倒是要好好的考虑一下。整个铁原战场日军战术大变,倒是一个不太好应对的战局。
就在杨继财脑袋之中不断盘算到位之后,该如何针对眼下僵持的局面,进行战术上的调整的时候。这架飞机已经凭借着出色的简易机场起降功能,直接降落在了距离铁原二十多公里,一段由简易公路临时改成的野战机场上。
当杨继财下飞机的时候,愕然的发现杜开山居然在机场亲自等着他。见面之后杜开山也没有含糊,直接将他拽上了自己的吉普车,在路上便将目前的战况向他做了一个通报。至于召开全师干部会议,宣布杨继财调任命令的事情。则因为两个主攻团的团长和政委都在前沿上,这个会也就无法召开。
那个干部部的副部长,见到这种情况也干脆。直接向杜开山以及留守师部的十七师政委、参谋长等人员宣布了上级的命令后,便直接搭乘这架飞机返回哈尔滨。就连十七师政委留饭的邀请,也都笑了笑拒绝了。
自抵达东幕里后便将十七师部内,上下情绪都不高都看在眼里。知道新牺牲了一个师长,前线又处在僵局之中。眼前的这位恐怕同样焦头烂额的政委,哪有心思陪自己吃饭的他。也只是笑了笑说这顿酒,等十七师凯旋而归的时候他在过来打搅。
不过经过去年坐冷板凳的滋味后,杜开山成熟了不少。再加上这位干部部副部长的识趣,让他也很对胃口。所以在这位干部部的副部长提出告别的时候,还是专门派了十七师政治部主任送行。
尽管杜开山的级别比干部部的部长和政委都高,而且他这一级别不归干部部管。但干部部毕竟时候主管全军师以上干部的,万一哪天要挖某个人,还是要与这些人打交道。现在打好交道,总比到时候烧香好的多。所以这次杜开山很是上道的,做了一个顺水人情。
对于杜开山来说,既然现在命令已经宣布完毕,就相当于杨继财正式到任。在该交待的都交待了之后,杜开山也没有含糊,直接开口询问杨继财现在有什么想法,或是说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马春生牺牲后,杜开山亲自接手这两天,他才感觉老马之前的报告,还是有些报喜不报忧。此次战役之中铁原方向的日军,可不单单是改变了原有的防御战术那么的简单,而是将整个防御战术,来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变样。
日军将整个铁原以北的山区,将每一个山头、每一个高地,甚至大一点的土坡,都变成了一个个阵地。同时以各条山脊走向为连接线,将这些点都连接起来。以防区的主峰为核心工事,将每一个防区都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堡垒。
当然日军不可能在每一个山头上,都部署足够兵力。如果那样,先不说金化方向,单就铁原一个方向,他们一个师团都填不满。但日军采取了点线结合、以点带线,每一个山头或是高地上,都只部署了一个小队,甚至只有一个作战小组。
但在各个制高点上,却保持相应的预备队。攻击部队无论选择哪一个点,都像是进入蚂蜂窝内。部队刚一展开,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都要遭遇到敌军的火力压制。而日军防御部队则是在周边各个点,以及身后制高点上的火力掩护之下寸土必争。
等到这些守军在快要拼干净的时候,攻击部队也出现伤亡或是疲惫的时候,部署在各个制高点的敌军预备队,则立即居高临下发动反击。而且投入反击的部队并不多,往往只有半个小队。但就这半个小队,却也让人如鲠在喉的异常难受。
山地攻坚作战受制于地形限制,在加上点的数量过多。实际上每一个点能出动一个连兵力的时候甚至都不多,双方作战往往是以排为单位。你的攻击部队面对日军顽强抵抗,没有伤亡不可能。
等到你拿下高地还没有站住脚,补充伤亡的时候,日军的反击兵力却是已经杀到。尽管兵力的数量不多,却往往让你剩下的部队难以招架,甚至有可能被日军反击兵力给拼光。而这些日军反击部队一旦夺回高地,那么就地转入防御,便又开始周而复始。
即便暂时无法夺回失去的高地,白天日军会只以火力控制,并以纵深的炮火压制后续部队,等到夜间防御部队,因为后续部队上不来,自身又在白天连续作战之中伤亡过大,以及被其炮火削弱了一个七七八八,他们在转入全线反击。
日军在各个点与主阵地上,修建了大量的防炮洞和屯兵洞。即便是炮火封锁,也只能暂时影响到日军的反击。但很难给日军发起反击的部队,造成过大的杀伤。甚至日军直接将屯兵洞,修建到了那些点的几百米处,预定反击部队就躲在那里。
如果你想要不顾两翼,直插攻击地域内的制高点。敌军周围的火力,不是切断你的后路,就是从侧翼进行火力袭击,造成了攻击部队腹背受敌,甚至是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大部分的伤亡,都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产生的。
不过日军虽说改变了战术,但也不是一味的被动死守。除了夜间不断采取战术反击之外,某些实在不好防守的高地。在与抗联攻击部队一定的杀伤之后,随即便放弃,只是以火力来控制。
面对着这种态势,饶是杜开山也不禁张嘴骂了一句:“日他个仙人板板。”尽管之前马春生源源不断的上报战况,但杜开山不可能长期只盯着铁原一个战场。等到临时接过指挥权,他才知道老马为什么这么着急。
按照眼下战况进展来看,就算达成最初步的目标,没有一个月都下不来。这要是全部拿下铁原,将战线推到涟川一线,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小鬼子什么时候改了在防御作战的时候,一贯死打硬拼的性子,搞出这么一手了。
杜开山并不是那种对前线不管不问的人,他将指挥部放到了同样距离铁原不远的地方,也就意味着他对这场战役的重视。但作为朝鲜集群司令员,他的精力不可能只放在一个战场。最关键的是他不是那种动不动对下级指挥员,具体指挥指手画脚的那种指挥员。
杨震一再强调的高级指挥员,到了战场上之上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要动不动不越级指挥,自以为抓的很全面,实际上是心思没有用到正地方上。作为杨震一手带出来的干部,杜开山这一点上还是做的不错。最关键的是他自己,也不是那种喜欢在细节方面耗心思的人。
作为一个高级指挥员,战场上的问题他只找直接指挥员。所以之前他对马春生的进展,尽管也不是很满意,但还是比较放手的。他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装甲部队,向涟川一线的推进上。
而马春生又偏偏不是那种动不动,就叫苦连天的人物。无论有什么困难,都是自己咬牙坚持。直到马春生牺牲这几天,他临时接过指挥权,才最终摸清楚日军的整体战术。但对于日军这种战术,他也多少有些束手无策。
不过对于杜开山的急迫,杨继财挠了挠头苦笑道:“杜司令,您的心思我理解。可我这刚到位,屁股还没有坐热,您总得让我仔细的琢磨一下吧。这样,两天之内我给您一个答复。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从铁原到金化一线,这两天全线停止大规模进攻。”
杨继财这番话说完,原来多少有些嘈杂的十七师师部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在看着这个年轻的副师长。对于周围投来的怀疑目光,杨继财全当没有看到,只是淡淡的道:“杜司令,我必须要到前沿阵地去看看,才能真正的掌控全局。”
“而且我说的暂停攻击,不是全部停止攻击。眼下这种局面如果短时间之内不改变,在继续维持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十七师就得拼光。就算硬拼下来,这支部队也要元气大伤。我的意思是改变目前这种全线进攻的方式,将攻击改在铁原以东的战线。”
“同时停止连一级的攻击规模,改为班排级骚扰进攻。让我沉淀一下,好好摸摸日军这种蜘蛛网战术后,在考虑怎么调整战术。而且暂时停止全线攻击,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时候,调整、充实一下部队的编制。”
“而且我们这些伤亡不轻,但按照我对战局的了解,日军的伤亡恐怕也不轻。我估计在这么打下去,他们也有些支撑不住了。我们要调整战术和编制,日军就算不调整战术,但是他们也调整编制。我不怕日军调整,就怕他们不调整。他们收拢的越紧,我们机会才越大。”
说到这里,杨继财看着杜开山道:“杜司令员,既然让我接手铁原战场一线指挥,那么这两天的时间您必须要给我。有些东西我不亲眼看看,单听别人讲,我不可能那么草率的下决心。至于原因,我想不用我这个小字辈在说了。”
听完杨继财的这番话,杜开山犹豫良久才最终下决心道:“好,这两天的时间我给你。但是你小子给我记得,铁原战场就是一块烧红了的炭,你小子不管用什么办法,就算是硬着头皮也得给我吞下去。”
“铁原战场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场局部战斗,甚至可以说连战役规模都算不上。但是无论总部下一步对朝鲜战场有什么意图,铁原必须要拿下来,这一块梗阻必须要打通。我这个时候调你到十七师来,是让你来挑重担,不是让你来摘桃子来了。”
第2189章 心思与调整
杜开山这番颇有威胁的话,杨继财却是笑嘻嘻的道:“杜司令,摘桃子的事情那里轮到我做?我知道您这个时候调我来,肯定没有什么好事。不过铁原战场真的是不是烧红的炭,那可不一定。反正太平我不来,我既然来了肯定不太平。”
“不过杜司令,这个时候你把我从新婚的被窝里面拽出来,推到这个炭炉边上,这该给的支持,您可千万不能小气。我要是搞不好,往小了说是砸我自己的脸面,往大了说可就是您杜司令的老脸了,毕竟我可是您点名要过来的。”
对于杨继财的话,杜开山翻了翻眼睛道:“你小子有这个准备就好,我马上要回我的司令部了,十七师我可就交给你了。别的话我就不多说了。两天后我要是还看不到战局有什么改变,你小子自己掂对办。”
杜开山的这番颇有些威胁的话,杨继财只是笑了笑什么都没说。在杜开山走后,杨继财没有与其他干部见面,而是将这些事情交给了代理师长的师政委。自己则拎着一部望远镜,直接上了一线阵地。
整整两天的时间,他都没有返回师部,就蹲在一线阵地。整个铁原前沿几个主要争夺战的战场,一个都没有拉的都被他给走遍了。不过有了马春生牺牲的前车之鉴。杨继财还是很谨慎的。
他只带了两个参谋,警卫员都没有带。当然实际上他也没有警卫员,因为按照抗联的规定,在机关工作的干部,不管是团还是师级都不配备警卫员。如果需要的话,比如下部队则直接从总部警卫部队里面抽调,师一级则从保卫部的保卫干事之中选调。
十七师政委要给他配备警卫员,他倒是不可置否。不过杨继财却没有等到警卫员到位,就直接去了前线。而且在去前线的时候不仅他自己,就俩他带着的两个参谋,也都是一副普通步兵的装束。步枪、钢盔一样不少,只是多了一张地图和一副望远镜。
杨继财在前线整整待了两天,除了跟杜开山要物资和装备之外。一个指示都没有下,也没有调动任何的部队配合他观察。他这一手搞的两个与他都很熟悉的团长,都有些大惑不解。都以为这个走那那不消停的家伙,这次是改了性子。
等到杨继财回到师部之后,大家看到他从杜开山那里要来,也基本上在同一时间到位的东西也都愣住了。三百吨的水泥,以及正在忙着抢修朝鲜北部,被炸的破烂不堪公路的朝鲜集群直属工兵部队,要来了两辆原来使用的t二六坦克改装的推土机。并进行了改装,将驾驶室以及发动机部位都安装了简易的装甲。
除了这些让下面部队,看不懂究竟要做什么用的东西之外。杨继财仅仅空的汽油桶,就要来了几百个。汽油也要来了几吨,还有一部分航空兵使用的小型凝固汽油弹。同时调整了炮兵的弹药配备,从原来的以杀伤爆破榴弹为主,大幅度增加了燃烧弹的比例,并配备了一批烟雾弹。
并将整个炮群,全部打乱重新做了调整和分配。各种炮群的分工,几乎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调整。原来承担一下火力封锁的大口径榴弹炮,被他用来压制制高点的敌军。而且这个压制由原来的爆破杀伤弹,改为使用燃烧弹。
至于各个高地至核心阵地之间,改为使用平射的高射机枪进行压制。而各个高地的反斜面阵地,则集中使用迫击炮群进行压制。同时总部配属的那个一百六十毫米迫击炮营,则被他以两门为建制,加强部分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组成炮群并配发燃烧弹,专门打核心高地的反斜面阵地。
增加了一线部队小口径直瞄火炮的配备,原有的六十毫米迫击炮,集中配发给主要突击面的部队。给一线突击部队,加强了火焰喷射器。不仅将十四毫米高射机枪,都配发了下去。就连自打响后一直无所事事的十七师所属高炮群,也被他拉到一线阵地执行封锁任务。
不过就这些杨继财还认为不足,又从杜开山那里,要了两个二十三毫米高炮连,三个四联装十四高射机枪连。并将双联装的十四毫米高射机枪,全部拆卸开来改成单管后,加强到一线攻击部队。
根据之前的战况以及杨继财这两天的判断,他认为日军在各个核心高地的反斜面,都修建了屯兵洞。整个核心高地周边的战场,所有的预备兵力,都隐蔽在反斜面阵地上。尽管之前集中了大量的炮火,压制各个核心高地与周边高地群的日军通道。
但日军沿线修建了大量的防炮洞,这就使得炮火封锁的效果大打折扣。杨继财认为与其白白的浪费炮弹做这无用功,还不如将构筑封锁线的任务交给更加灵活的高射机枪,以及直瞄炮火负责。
利用铁原战场抗联迫击炮数量多、各种口径齐全,尤其是一百六十毫米迫击炮,虽说笨重了一些,但是威力却是惊人的优势,直接封锁日军反斜面屯兵洞。将其他的支援火炮腾出手来,压制日军纵深炮兵火力,以及对一线日军各个阵地实施火力压制。
事实上杨继财到铁原战场的第一个印象,不是这里之前的战事多残酷,也不是日军防御战术的变化,而是这里的地形。整个铁原战场以汉滩川为分界线,被分为东西两个部分。除了汉滩川以北,有一条纵深二十公里的平原地带之外,其余的都是清一色的山地。
而且朝鲜的山地,与东北内地的山地浑然不同。这里的山势虽说不高,但是山脊的走向却是很有特点。而且山势不如东北的兴安岭那么的大气、厚重,也不如长白山那么的雄伟。普遍都很单薄,让人有种小家子气的感觉。
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这里的山势普遍的陡峭一些,山势的走向也更凌乱一些。各个核心高地的山顶普遍面积狭窄不说,也很难修成大纵深的工事群,核心高地的坡度也很陡。这种地形之下,对攻击一方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日军这个时候搞出这么一个防御体系,恐怕就是要利用这里的地形。
从甲午战争日本人大致控制朝鲜,到日俄战争后彻底吞并朝鲜至今,日本人占据朝鲜已经几十年。这几十年期间,以日本人的细致程度,恐怕整个朝鲜地形已经被他们摸透。当初日军将在整个朝鲜的防御线,摆在这一线恐怕不是没有道理的。
同时日军搞出这么防御战术,不单单是指望的地形,也是对自身优势的一种确定。因为这种以点带线的防御战术,除了点内的核心高地之外。各个点之间的兵力调动,在地形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加上之前的火力封锁,就要求防御部队的战斗意志异常顽强。
不仅仅是核心高地的防御部队,必须有死战到底的决心,就是核心高地周边各个点上的防御兵力,这些注定只是一个消耗品的部队吗,也要有死战到底的决心。因为这种防御体系,每个防御点上的兵力都不会太多。如果保证核心高地不能轻易易手,就必然要求其周边各个点上的防御部队有必死之决心。
否则一旦某一个点被轻易突破,会造成一个面的瓦解。如果不能最大限度的消耗攻击对手的兵力,那么一旦核心高地被攻占,也就意味某一个大面,或是一个方向的整个防御体系,就将彻底的瓦解。
而一旦出现这种瓦解,对于日军这种以点带线的防御战术是最致命的。日军在铁原一线以每个要点火力、兵力辐射的大面为核心,组成各个方向的防御要点。各个大面之间相互依托,以各个要点周边无数火力点和支撑点,作为小面反过来支撑大面防御体系。
这种主辅相成、相互依托的战术,最怕的就是各个面的核心区域被轻易的突破,也就是以点带线中间的那个点。而要保证这个点的安全,那么就需要这个点周边的各个支撑面上,注定不会太多的防御兵力,必须要像钉子那样死死的钉在哪里。
这种战术除了对负责各个大面的指挥官,协调能力要求很高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要求防御部队的意志力,必须要异常的顽强,有在任何时刻都有血战到底的决心。而这种战术对这一点的要求,还在前一点之上。
毕竟明知道自己去送死的战斗,换了一般的部队恐怕早就没有那个信心去打。甚至很多时候,一触即溃都未尝没有那个可能。日军恐怕也正是对自己部队的意志力,有相当的自信才会搞出这么一出战术来。
两天的观察下来,心中已经大致有数的杨继财,在火力上的调整,就是针对日军这些点来的。因为对于他来说,与日军反复争夺外围各个小面,只能白白的浪费兵力和时间。面对日军这种战术,不要管他虚的线,直接奔核心点去的黑虎掏心战术才是最恰当的。
之前马春生的战术调整,他不认为是失败的。只是在支援火力的配备上,以及攻击重点方向的选择上,显得有些过于急躁了。整个进攻的调整上,也只是改变了进攻的侧重点,而在战术的运用上,却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所以杨继财在攻击兵力的配置上,针对日军的封锁火力部署,也采取了针对性的办法。他准备采取对日军兵力少的高地,或是只投入了一个步兵班,或是干脆只用火力封锁。而针对核心高地,采取了集中突击的办法。
不仅在兵力部署上,采取了少摆多囤,几个方向保留了充足预备队。在通往日军各个核心守备高地的攻击路线上,也挖掘了大量的掩体与放炮洞,在实在无法进行这些准备的地段则直接放弃,只是以炮火控制。只不过他这些东西,还没有亮出来罢了。
确切的说在前沿,杨继财是打算采取以点对点的战术。至于自己的部队,能不能做到自己的要求,杨继财还是有自信的。在前沿这两天,他发现自己这次很幸运。虽说铁原战场眼下僵持,但是马春生却给自己留下了一支可以说铁打,并意志如钢的部队。
第2190章 意外发现
尽管之前的战斗之中,遭受了一定的挫折,甚至还牺牲了自己的师长。但这支部队在意志上,却并没有被彻底的击垮。在部队的干部、战士眼中,杨继财看到的却不是黯然和低沉,而是愤怒和不甘,或者更多的耻辱。
在服从命令上,也从来没有二话、讲价钱那回事。最根本的这支部队从上到下,战术素养在抗联部队之中,绝对属于一流的。各个基层指挥员战术眼光,至少满足了他们所在职务,对能力上的需要。
不能不说这支部队,被马春生调教的相当好。无论面对任何的困境,都没有让这支部队弯腰。这支部队用好了,绝对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在发现这一点后,杨继财知道自己接到了一个宝贝。有了这个底子,杨继财对这场战役可谓是信心十足。
而更让他放心的是身后的支持。那位师政委看起来像是老好人,但实际上原则性极强,执行上级命令从来不打折。就算对自己的部署调整,无论再不理解也从来不越界插手自己的指挥,并全力的支持自己。尽管他现在才是代师长,插上一脚没有人会说他不合适。
但这位师政委却没有插手任何关于军事上的问题,只是在自己身后默默的不断支持自己,帮自己压制住下面部队的一些不同意见。这些有利的条件,让杨继财可以放手施展自己心中的想法。唯一的缺点是这些有利的条件,也给他带来不小的压力。
不过对于杨继财来说,全师希望尽快一个翻身仗期待,给他带来压力的同时,更多的是动力和野心。对于这样一支急于雪耻的部队,杨继财相信只要找对战术调整的方案。这支部队所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将会像是火山爆发那样无坚不摧。
杨继财的不断调整部署,却始终没有发起任何动作。让全师上下有些摸不到头脑。十七师几个与他熟悉的干部,都知道他是玩炮兵的大家。曾经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依靠相对充足的炮兵,硬生生的打垮了几千日军。
这个战例到现在还是军区中高级干部培训班,在上课的时候必讲的战列。当然他在那场战斗之中消耗的炮弹数量,也足以让后勤部门骂了十几天的娘。但所有认识他的团以上干部,可都知道这个战例,更知道这个家伙可不是什么老实人。
这个战例在培训班上,同时被当成正反两个例子。正面例子固然是这个家伙,在情况危急的时候,巧妙利用炮兵打垮了敌军,可以作为对炮火使用上的一个经典战例来讲。但那场战斗的炮弹消耗,让后勤部门整整骂了十三天娘的例子,也告诫所有的干部。在后勤支援能力,以及军工能力有限的情况之下,这种战术对后勤产生的巨大压力。
不是严厉禁止使用,但是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这种火海战术,对抗联当时还很薄弱的后勤,以及军工生产能力压力之大。那可是按照火力计划,可以支撑一个战场的炮弹,被他短短的时间之内全部打光,差点没有影响到整个战役的进展。
可不管怎么说,只要认识他的团以上干部,都知道这个家伙到哪,只要让他摸到部队,绝对不是那种按常规出牌的人。可这次只是不断的在调整火力,在战场上却始终保持沉默,就让认识他的人多少感觉到有些陌生。
不过明显这些人心中想着的什么,杨继财并不感兴趣。他只是在按照自己心中规划,按部就班从火力到战术进行调整。作为郭炳勋的最得意弟子,杨继财秉承了郭炳勋那种见效,就是最好解释的风格。
作为郭炳勋最得意的弟子,从内心一直对杨震这个大哥心存畏惧感的杨继财。其实在成长的经历之中,受郭炳勋的影响更大。甚至给杜开山当过一段作战参谋的他,杜开山对他的影响也超过了杨震这个大哥。
杨震对于杨继财来说,其实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算是一个偶像。或者说一个严厉的,不断鞭策他的兄长。真正对他成长起到关键作用的,应该还是说他良师郭炳勋。还有所有高级干部之中,最对他胃口的杜开山。
也许对于自己现在的家庭很珍惜,不希望自己的弟妹,在未来政治风雨之中遭遇到什么,或是因为自己的身份沉沦。在相认后杨震更多的角色,起到的是在老人无法管教情况之下的严父作用。
这也导致了几个弟妹对他畏惧如虎,而其中因为在作战部队,又是男孩子的杨继财,所承受的压力最大。没办法谁让他也是军人,还整天就在杨震的眼皮子底下晃荡,他不承受这个鞭策谁承受。所以杨震在他成长的过程之中,更多的是起到一根鞭子的作用。
但如果说真正在他成长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郭炳勋,甚至可以说还有杜开山。杨震这个做大哥的,反倒是充当了一个配角。也许杨震没有意识到,自己弟弟身上郭炳勋的烙印更多。就连在战场上的行事风格,也几分有些与杜开山当初的风格类似,像他的地方倒是实在不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