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节
作品:《龙啸大明》 不过见一时半会拿不出一个好的处理意见来,商毅也决定今天先散会,大家都回去思考一下,明天再讨论。
商毅回到后宫,也就是李华梅进宫的时候,当天晚上,商毅也放下了这些烦心的事情,和李华梅渡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第二天一早,李华梅赶到统战部去办理辞职手续,而经过了一夜休息的商毅也神清气爽的又来到内阁,重新开始内阁扩大会议,讨论解决上京请愿的事梼。
这次内阁扩大会议,还邀请了来自国会的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三人,因为这次上京请愿,虽然是一个政治事件,同时也是一个学术事件,而黄、顾、方三人既是国会议员,也是当代知名的学者,因此请他们参与讨论,也是很有必要的。
而经过了一天的休息之后,众内阁的官员也都从昨天的突然中回过神来,并且也都在家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思考,因此在今天一开始,就有了一个基本思路:请愿书提出的十二条要求,肯定是不能答应的,现在的问题是,对这三百多人怎么来处理,好顺利的解决这一事件。
随后有人就主张将,于脆将这些人全部都遣送回原藉去算了,因为他们留在南京,总是一个大麻烦,现在虽然安抚下来,但很难说以后不会闹出什么事情来,如果有人不愿离去,则可以由皇帝或内阁下达行政命令,将他们强行遣返回地方去。
也有几名官员对这批上京请愿者非常不满,没事好端端的,在家里待着不好吗,跑到南京来闹什么事情,因此认为一定要给他们一些惩处,可以取消他们以后参加科举的资格,更有甚者,主张干脆把他们抓起来收监关押,判个几年再说。
不过这个意见也遭到了不少官员的反对,因为民间人士进京请愿,在任何朝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体现地方民间情况的一种图途,并不值得大动干戈,而且他们在京城里也没有闹事,根本就没有抓他们的理由,而且商毅称帝之后,一向主张坚持法制,杜绝人制由其不能以所谓大不敬、惊驾、违禁的莫名其妙的罪名,胡乱抓人关人。
另外这三百多人在地方上也都是比较有名望的人士,其中也不乏地方名士,有一些人和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还有认识,当然不愿意将他们釆用抓捕入狱,而且这样做对朝廷的名望也是不利;而强行遣返,也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些人在地方上都是比较有名望的人,强行遣返,必然会对帝国产生不满心理,难免会在地方上有所怨言,而地方又偏离京师,有可能会造成地方上出现动荡。
因此王夫之就主张,还是应当以好言安抚,劝说,争取能够说服他们,自愿返回原籍,当然有必要的时候,朝廷也可以适当做出一点让步,或者说是怀柔,比如在他们提出的十二项要求中,釆纳一二条无关大局,或对国家政策响影不大的意见,并且还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嘉奖虚名称号,这样既可以平静的解决请愿的事件,也可以显示帝国的宽大和仁义。
大部官员都赞同王夫之的主张,由其是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等人,甚致都自告奋勇,愿意出面去劝说这些请愿者,毕竟如得处理方式太过份了,对国家也并没有好处。
但也有人对王夫之的建议提出了质疑,李岩就认为,王夫之的想法虽然不错,但能不能说服得了这些人,还很难说,毕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采纳一二条不痛不痒的意见,或赐几个无用的虚名,恐怕很难让这些人心悦诚服的离开京城。
而李岩的意见,也代表了一些内阁官员的想法,因为一但劝说无效,那么对帝国、对内阁的权威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说不定还会让这批请愿者越弄越来劲,到了那时内阁反到骑虎难下了,因此怎么个劝法,首先要认真的研究一下,当然平和的解决这一事件的基调,还是定了下来。
而王夫之等人听了以后,也觉得心理有些没底,毕竟他们也知道,这批人都是非常顽固,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因此全场一下子也都静默了下来,众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到商毅的身上,这个时候只能由商毅来拿主意。
刚才众官员发言讨论的时侯,商毅一直都没有发言,只是听着每一个人的讲说,他当然也不同意釆取过激的做发,除了刚才众官员发言的理由之外,商毅也不愿意开这个坏头,一切都用权力来强行解决,治国毕竟不同于打仗,可以快刀斩乱麻,还是应该多勾通、协商来解决。
见众人都看向自己,商毅笑了一笑,道:“诸位所说的都没有错,对这些学者上京,也是为朝廷进谏言,应当礼相待,晓之以理,使其心悦成服,自愿离京,但以这些人的态度,一味正面好言相劝,恐怕难有效果,因此朕有一个想法,不如就搞一个辩论会,对他们提出的这十二条意见,一条一条的进行辩论,真理都是越辨越明,让他们辩输之后,服服气气的离开南京!”
等商毅说完之后,在场的二十余位官员也都怔了一怔,被商毅这种奇思妙想的办法给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了,而商毅接着又道:“而且这次辩论的内容,全部公开进行,可以任甴南京的学者、学生傍听,并且将双方的发言全部都记录下来,在报纸上公布发行,并且结集出版,让天下学者、学子都能够看到,这样就算是辩不出一个结果来,孰是孰非也可以由天下人去评说!”
王夫之这才明白了商毅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把一次政治事件转化成学术争论事件,这样就好办多了,而且辩论多久都没有问题,这边该辩还辩,而内阁还是该干嘛干嘛,不会影响到政府的行政,就当是把这三百多号人养在京城里吧,另外王夫之对辩论还是有充份的信心,一来他认为现在帝国实行的这些国策是决对正确的,当然不怕辩论,而且这近两年以来国会一直都在各种辨论中渡过的,在这方面也有很丰富的经验,这一点有辩论的时候还是非常重要的,光有理是不行的,还要能够充份的表达出来。
而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等人也认为啇毅的这个意见可以一试,致少比一味的劝说靠谱一点,其实在讨论学术的时候,也经常会进行辨论,有时是面对面进行,有时是通过书信来往进行,在南宋期间,就发生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两次很要的辩沦,一是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之间的鹅湖之会,进行了“求知”和“求心”之辩,另一个是在稍后一点的时候,朱熹和陈亮之间的以书信来往的形式,发生了王霸利义之争,这两次辩论,对于各人对自己的学术完善,以及思想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进入明朝以来,虽然没有再发生像这两次辩论这样有重要影响的辩论了,但明朝各学派学者在交流之中,互相辩论也是常事,甚致从另一面来说,举行这一次辩论,对于学术交流来说,还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现在中国的新旧思想冲突,这些学者们都能够感觉得出来,如果举行一次辩论会,让新旧思想来一次正面碰撞,对于新思想的宣传和发展,加强新旧思想的交流,消除双方的对立情绪,也是非常有用的。
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支持商毅的意见,而虽然有一些人对此还有保留,但因为是皇帝的意见,也不便反对,反正也可以试一试。
见众官员基本都赞同自己的这个主意,商毅也立刻下令,让内阁来安排,首先是要通告给这些请愿的人员,因为辩论是双方的,对方要同意才能够举行。
在接到了内阁的通告之后,几名组织者只是简单的讨论了一下,就答应了下来,因为进京请愿的人员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话,那么也就不该害怕辩论,另外在进京之前,领头的几个学者也都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现在大部人都知道国会的运作方式,因此也有人做好了准备,在国会中进行辩论,甚致还想过可以一举成名,虽然说这次不是在国会中进行辩论,但却是完全公开,见报,而且还可以结集出版,也算是另一种成名的方式。
双方都同意了举行辫论,那么接下来就是协商辩论的规则,每一场辩论的辩题、出场人数,发言时间,违规人员怎样处瑵等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毕竟辩论不是吵大街,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或是漫无边际的跑题等等,在这方面国会经过了几年的运作之后,有足够的经验,而且规则对双方都是有效的,因此请愿人员也没有异议,全部都答应了下来。
于是双方都开始积极的准备,而这次进京请愿的行动,也在商毅巧妙的引导下,偏离了当初的目标。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二一章 南京风云(五)
虽然商毅最初的想法,是弄成一场新旧思想正面碰撞、交流、沟通的辩论,但这一次辩论最终持续的时间之长、影响的范围之深远,参与的人员之多,在中国思想发展历史上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思想造成的决突之大,都远远超出了商毅的预期目标。
按照内阁的计划,这一场辩论是在四月十日,定在南京师范大学进行,辩论的题目就是请愿的第一条:施行古制,以仁义礼信治国;双方各出五名代表出场辩论,而傍听的人员约有八百余人,除了请愿人员全部出席之外,其余的都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和南京学术屇的人员。
内阁方面对第一场辩论是做了充份的准备,在辩论的一开始,就紧紧抓住“施行古制”这一点中的“古制”两个字,到是那一段时间才算“古代”,是不是只要以前的朝代都算古代,还是以传说中的“上三代”才算古代。
而请愿代表只能回答是上三代的制度才算古制,但内阁一方马上就抓住了这个口实,质问请愿代表,上三代到是推行的什么制度,中央机构是怎么设制,地方行政又是怎样安排,权力怎样分配,怎样监督,怎样制定的税赋制度,结果问得请愿代表哑口无言,根本就答不上来。
言必称上三代,是中国古代学术文章的一个特点,因为按中国传统思想的观念,上三代就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大同社会,反正就是上三代什么都好。
但只要不是书呆子,其实谁都知道,所谓“上三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说法,一是时代久远,二是史料缺乏,但也正因为如此,在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因此就全部推到“上三代”上面去,“上三代”就是这样做的,就连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里,也是假借托上三代,说白了就是把上三代当做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根据自己的需要,想怎么说都行。
而请愿者将“施行古制”列为第一条,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帝国是刚刚建立的新朝,百废待新,没法用祖制来压服新朝的制度,只好推到古制上面,但却又被内阁的代表紧紧抓住,结果弄得十分难甚,最后没有办法,只好避开了这个话题,把目标集中在后一句“以仁义礼信治国”上,说上三代的精神就是以仁义礼信治国。
但对这一点,内阁一方同样也作好了准备,立刻列举出种种例子,证明帝国确实是在推行仁义礼信,并没有疲弃上三代的精神,而这时请愿者一方才算是缓过一口气来,于是也引经居典,开始了辩论。
不过在辩论之前,内阁一方就做好了每一场辩论的基调,就是决不和请愿者提出的这十二条要求搞对立,而是尽量证明帝国的政策当中己经包括了这十二条,只不过除了这十二条之外,还有其他的政策,在这方面,内阁显然就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找出多的实例证据来,而请愿者一方则是绝对的对立,就是一付有你无我的架式,另外也只能照读经典,举不出多少实例来,面对面的辩论,也没法使用大扣帽子,强词夺理之类的手段,这样一来内阁一方自然就在辩论中大占上风。
结果双方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唇枪舌战才结束,尽管最终并没有宣布谁胜谁负,但在辩论时过程中,请愿的一方多次被内阁问得答不上来,而内阁一方一直都振振有辞,有理有论,因此结果也自然分晓,请愿方垂头丧气的离开了辩论会场,但关于这次辩论话题的议论,却一直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成为南京学术届议论的焦点话题。
随后在四月份里,南京师范大学又继续举行了两场辩论,由于有第一场打底,而且各家报纸也都大加宣传,因此傍听的人员也大大增加,在第三场辩论的时候,傍听的人数达到了二千三百余人,有一半都在会场以外傍听,其他学校,包括在南京周边地区的许多学者也都赶来傍听,而且每一场辩论之后整理出来的文字稿,都会被抢购一空,一时也是万人空巷,洛阳纸贵。
不过由于请愿一方在大道理上确实是占不住脚,而且辩论的经验和技巧也都不如内阁一方,结果这三场辩论中,尽管请愿的一方每一次都更换了参与辩论的人员,但都明显处于下风,因此请愿的一方也有些着急了,于是也向内阁提出要求,停一段时间,好让自己一方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收集足够的资料,而内阁一方也表示了理解,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
而这时有一些倾向于请愿一方的国会议员也来拜访请愿者,教了他们一些辩论的技巧,并且制定了辩论的基调,首先就要尽量放弃那种绝对对立的态度,尽可能模糊自己的观点,寻找对方的弱点,同时也有支持请愿方的学者也纷纷为他们出谋划策。
第四场辩论在五月五日举行,而应各方的要求,这一场辩论设在南京工程大学举行,并且随后的辩论,将轮流在南京、杭州的大学中循环举行,而每一场辩论的谤听人数不能超过八百人,而请愿一方只能出席二百人,但在每次辨论之后,将在第一时间将辩论内容张贴出来。
因为做足了充份的准备,因此请愿一方的表现就好多了,至少己经可以和内阁一方有来有往,争上几个回合,不致于全无还手之力,但在无形中,请愿一方的所持的观点已经缓和了许多,至少不和朝廷针锋相对,同时在辩论的话题上,也更多的偏向于学术思想方面,而减少了许多政治方面的味道。
而这次辩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广泛,由南京一直影响到周边地区,由其是那些请愿者来自的地方,对这次辩论犹为关注,因为这关系到这一次请愿行动的成败,另外不仅仅是在南京,在许多地方,也针对这一次辩论的内容,展开了讨论,并也进行了不少的辩论,尽管在规模和影响力方面,不能与南京辫论相比,但对于扩大这次新旧思想的影响力,起到了不少的推动作用,而且还有众多的学者也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着书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一场新旧思想的大争论,也在中国展开。
在南京的辩论一直到十一月十日才结束,其中一共进行了二十三场辩论,有七场在杭州的大学里举行,并且还有两场应商毅的邀请,在皇宫里举行。
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以请愿者的全面失败而告终,毕竟现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己经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尽管还没有达到质变的地步,但己对中国的传统社会经济造成了相当的冲击,而经济的发展,也就需要新的思想基础,传统思想的主导地位己经发生了动摇,因此新思想的发展也是不可阻挡,而且商毅需要没有利用政治权力强行推进新思想,但却进行了十分积极的引导,更为重要的是,新思想并不是要彻底放弃旧思想,只是抛弃旧思想中一些保守、落后、迂腐的东西,加入一些开放、积极、先进的观念,因此这场辩论的成败,其实是早就注定下来的。
而在辩论的同时,《中华时报》也不忘利用这次辩论,为商毅造势,称赞商毅的胸襟开阔,能广开言路,察纳善言,并不独断专行等等,因为有事实为证,因此对商毅的声望,也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对于安抚地方的反对情绪,也起了不少作用。
最终请愿者虽然还有所不甘心,但还是只能老老实实的各自返回地方,毕竟辩不过内阁,留在南京也没多大的意思,而内阁也好说好散,还给每人返回的路费,一切也都做到仁至义尽,也让这些请愿者没话说。
但等请愿者各自回到地方之后,才发现今年的省试早己经结束了,但这一次,民间的情绪也明显平稳了许多,毕竟谁都知道了这个大势己经不可改变,因此也有不少学子终于开始认真的学习自然科学,以便在下一轮科举中有所表现,毕竟十年寒窗苦溪,不就为了一朝蟒袍玉带,出人头地吗,既然科举要考自然科学,那么就好好的学习吧。
而请愿者虽然离开了南京,但这次新旧思想的辩论却并没有结来,而是从南京一直发展到了各地方,新旧思想的碰撞,也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有时激化、有时缓和,其中也几经起伏反复,前前后后一共进行了七十余年,一直到中华帝国的第四任皇帝继位期间,新旧思想的争论才基本结束,新的思想体系才基本形成,从而中国也正式进入到近代国家时期。
在后世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们都一致认为,将这一段时期确定为中国的近代思想启蒙运动,而这一次南京的辩论,也被认为是中国的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始。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二二章 殖民法案
就在南京正式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时候,同时也是将这次进京请原者的视线完全转移开,而且就第一场辩论开始之后,南京内阁、国会也恢复了正常的行政事务。
就在四月十二日,内阁也审议通过了新任吕宋省长张庚秋提交的吕宋省行政管理人员的名单,并向张庚秋颁发了委任状和省长大印,而对于张庚秋提交的吕宋官员的名单,内阁基本都没有异议,完全按照张庚秋的意见,不过也从国内抽调了一部份中下级官员,到吕宋出任一些基层的行政管理官员,这样一来吕宋省的行政纟统也初步建立了起来,当然各府州县的基层官员,只能由各级官员上任以后,再逐步的完善。
另外现在南洋战事己经结束,荷兰势力已经撤底退出了亚州,中国在南洋地区建立了绝对的权力,因此对南洋地区的管理和控制,也要拿出一个详细的规则,内阁经过几个月的讨论之后,也终于拿出了一个俱体的方案。
首先是在南洋建立一个以中国为首主导的新秩序,将各国划定强域,使各国都有自己明确的强土海域边境线,从此以后,各国就将自守各自的土地,不得越界。
当然划定疆域并不是南洋各地都均分给南洋各国,而是以各国目前的实际控制地区为准,并不是由各国自己说多少是多少,而其他不属于南洋各国的疆土,则全算是中国的土地,比如巴达维亚虽然在名议上是马打兰苏丹国的领地,但其实马打兰苏丹国并没有实际控制巴达维亚,因此巴达维亚从此以后就算是中国的地盘了。
虽然这时南洋有十余个土著国家,但实际统治的地区还不到南洋四大岛屿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在加里曼丹岛几乎有近九成以上的土地都是无主的,而苏门达腊岛和苏纳威西岛也都有近七成土地无主,只有爪哇岛上的无主土地较少,只有西北部的巴达维亚地区,和东南部爪哇群岛地区,尽管这些地区现在都是无人区,但其实都蕴含着相当丰富的资源和战略地位,而现在首先把这些地区先划归到中国的领土里面来,以后再慢慢的开发。
其实这一招商毅是像俄罗斯学的,在另一时空里三十年后发生的中俄之间的雅克萨之战和签定尼布楚条约事情,后世的学者在研究这一历史事件时,往往只是着眼于中国虽然在军事情从得了胜利,但和俄罗斯在签约的时候,在领土上做出的许多让步,将约一百四十万的土地让给了俄罗斯,但却忽略了这一次谈判其实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北极熊给中国下了一个大套。
即在划定了边境之后,除了中国的土地之外,那么其他的就都是俄罗斯的土地,实际在当时,俄罗斯对亚州部份的控制力极为有限,由其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其实就是三不管的地方,而在尼布楚条约签定之后,那么俄罗斯就在法理上获有了这些地区,不管当时俄罗斯有没有能力开发,但划归自己再说,就算中国在谈判的时候,没有在领土上作出让步,其实俄罗斯都己经占了大便易,因此千万不要被北极熊粗鲁的外表所迷惑,其实这头熊是相当狡猾的,当然现在商毅也将这一招用在了南洋。
南洋秩序就先这样初步确定下来,而其他的事情,比如中国和南洋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合作、发生争端怎样解决,经济来往、关税、货币兑换等等事务,则就要招集南洋各国一起协商确定,当然这个秩序是中国单方面确定下来,至于南洋各国的态度,是否赞同中国提出的这个主张,则被南京内阁直接无视掉,能够承认他们现有的土地就不错了,估计也不会有那个国家不知趣,敢拒绝中国的要求。
这些是针对南洋各国的规则,而针对中国在南洋的利益,将南洋地区划分成三个总督区,每个区设立总督府进行管理,毎一个总督府的权力都和以前的吕宋总督相似,总督将由南京内阁指任,但拥有很大的行政自主权,可以自行组织行政机构、官员、军队、关税制度,但所有费用都由总督府自行承担,而且每年都需要向国内上交一笔税收费用。
而三个总督区分别为:婆夷州区,包括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马鲁古群岛,总督府设在苏卡达纳;爪哇区,包括爪哇岛、爪哇群岛、东帝汶群岛,总督府设在巴达维亚;金州区,包括苏门达腊岛,马来半岛等地区,总督府设在马六甲,这样一来,也就确立了中国在南洋地区的实际控制权,同时商毅也下令,将南洋舰队一分为二,分驻广州和马尼拉,以维持中国在南洋地区的军事力量。
另外也规定,每一个总督区在年满五年之后,可以向国内申请建省,正式并入国内。
随后内阁又连续发布了三个法案:《南洋移民法案》、《南洋土地开发法案》、《海外岛屿认领法案》。
《南洋移民法案》规定:愿意移民吕宋以及南洋其他地区的百姓,以户为单位,按每户移民的人口数量,成人可以分配一百五十亩土地,并得到一百五十银元的补足,而未成年人也可分到五十亩土地,五十银元的补足,免费发给农耕用具和耕牛,并且免除三年的田税,但移民之后,在国内的户籍将取消,而且所分得的土地不许买卖,耕作三年之后,按国内的标准收取田税,五年之后土地归该户所有,可以由各户自行分配,买卖。
《南洋土地开发法案》规定:只要是中国的居民,就可以自行认领,所有中国所属的南洋地区空置土地,进行开发耕种,认领数量不限,但在认领之后,就要按照土地的数量,向中国政府交纳税收,在领认之后,土地也不得转让、买卖,政府将对认领土地实行保护,并可以使用在南洋战争中抓获的俘虏,做为开荒耕种的劳动力,在开发六年,并交纳了六年的税收之后,土地的所有权归认领人所有,可以自行分配,买卖。
《海外岛屿认领法案》则规定:除了中国政府规定,在南洋地区己经建立了中国势力的岛屿、地区之外,其他的无主空置岛屿,以及南洋以外的地区,都可以任由自行认领开发,并可在内阁的外交部申请注策,由中国政府承认为该土地的拥有权,并按注策土地面积向中国政府交税,在交缴了三年税赋之后,中国政府将给予提供保护。
这三个法案中的前二个法案,都是甴国家组织,加大对南洋地区的移民进程,第一个法案主要是针对一般的平民,尽管现在中国大陆正在进行土地清查和重新分配,但每一户能够分配到的土地并算不多,以一个夫妻两人和两个小孩的四口之家的家庭为例,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同,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分配到的土地在一百亩到一百五十亩之间,最多也不可能超过二百亩,而一但移民南洋,就可以获得四百亩的土地,这就差不多够得上一个小地主的标准了,而且还能得到四百元银元的补贴资金,因此移民南洋,对百姓来说还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的。
甴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经济发达,受内战的影响较小,可供分配的土地并不多,即使是土地重新分配,一般的百姓能够分配到的土地数量有限,而这一地区的百姓对南洋地区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还是有相当一部份的百姓对移民到南洋还是有兴趣的。
第二个法案则是针对那些有实力、有经济,敢于投资的富人,以及在南洋进行海外贸易的商人,他们可以从国家免费获得到南洋土地的使用权力,而国家则可以利用他们的资金和实力,以农庄、农场的形式,对南洋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以俘虏和当地土著为开发的劳动力,并收取税收,増加国府收入,并且作为国家主导海外移民的补充,两种形式双管齐下,来鼓励中国人对南洋地区的移民,加强南洋各国对中国的依附,以及中国对南洋地区的控制。
而第三个法案则是鼓励民间对海外土地,海外殖民地的占领开放,也是鼓励中国人的冒险开拓精神。
虽然这三个法案还是引起了一些争议,毕竟这等于是在中国把占领海外领土,建立海外殖民地彻底合法化了,如果是在平时,肯定会引起不小的风波,但由于这时南京各届的主要目光都集中到辩论上面,而且许多商人,百姓也对移民海外非常感兴趣,毕竞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土地还是俱有很的吸引力,由其是对那些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来说,在经商的同时,还可以在南洋地区认领一块土地进行开发,并受国家保护,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经过了国会一番讨论之后,也在参众两院得到了通过。
后世将这三个法案合称为【中国殖民法案】,而且历学届也一致认为,在【中国殖民法案】公布之后,也正式标志着中国开始与欧州争夺海外殖民地了。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二三章 重大事件
这段时间以来,南京城里热热闹闹,社会各届的人士大多都被新旧思想的辩论所吸引,而剩下的一小部份则在关注是内阁刚刚正式发布的移民法案,南京地方百姓有移民想法的人不多,但商人的嗅觉都十分灵敏,在南京有不少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也都在考虑,自己是不是在南洋认领一块土地,进行开发耕种,毕竟这个机会很难得,以后还可以传给后世子孙。
因为他们对南洋一定的了解,而且随着中华军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也増加了这些商人的信心,也有一些人甚致开始计算,认领土地的多少,前期将投资多少,收益如何,多久可以收回投资,另外也有一些实力不足的商人,正在四处奔走,拉人结伙,好合伙认领土地,到南洋开发。
而在南京的紫禁城里,商毅的后妃们在每天除了处理慈善总会、照顾自己子女的事务之外,谈论得最多的,也是这些事情。
现在慈善总会己经运行了两年的时间,一共建立了一百三十二家孤儿院、孤老院和学校,救助了孤儿、孤老、贫穷学生一万六千七百余人,另外还支助贫困人员十余万,累计付出资金共计为一千五百五十七万银元,而且每一笔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为有明文实帐,并坚持毎月对外公布财政状况,也打消了许多人对成立慈善总会的质疑,同时为皇室赢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声望,许多得到救助的地区和家庭也都自发为皇室立牌供奉。
同时在慈善总会的示范带头作用下,在各地也有不少富人开始做起慈善事业,虽然规模和影响范围都比慈善总会要小得多,但也在民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势头。
这一天众人又聚集在坤宁宫里,听林凤舞报告了慈善总会四月份的财政情况,听林凤舞说完之后,叶瑶瑱也点了点头,道:“我看可以,明天就公布出去吧!”
林凤舞答应了一声,又拿出了一个帐本,道:“娘娘,这是皇室在吕宋的投资计划,大家都来看一看!”
叶瑶瑱接过了帐本,也笑了一笑,道:“这么快就出来了吗?”
原来内阁正式公布了【殖民法案】之后,商毅也决定以皇室的名议,分别在吕宋、加里曼丹岛、爪哇岛投资开发土地,一来是给民众起一个带头作用,另一来也是为皇室购置产业。
因为新帝国的内库、外库是绝对分开,皇室插手财政的权力己经降到了很低,同时也让出了许多利益,如矿山、盐酒等专买,因此也需要在其他领域进行一些投资,増加皇室的收入,光靠正常财政收入,显然是不够的,虽然现在皇室的人口并不多,但以后会发展到那一步,就很难预料了,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保证自己后世子孙的富足生活,将皇室子孙的奉禄都定得很高,结果到了明末时,宗室人口已经发展到了近百万,成为一笔庞大的支出费用,朝廷的财政收入根本就负担不起。
商毅虽然不会把子孙后代全都管起来,但在百年之后,皇室的成员肯定会大大增加,而支出也会随之提高,因此现在也有必要多为皇室购置一些产业,投资海外土地,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避免落下与民争利的口实,而且开发南洋,做为长线投资,这绝对是有赚不赔的买卖,当然皇室是不可能亲自出面,因此还是选择了和林家合作,当然现在的皇室,还是能够享受到一些特权。
就在这时,只听殿外脚步声响,李华梅也从外面进来,道:“各位娘娘,原来你们都在这里,那可太好了!”
叶瑶瑱看了她一眼,笑道:“手续办好了吗!”
李华梅一屁股坐在宫女给她搬来的椅子上,道:“总算是全都办完了,从现在开始,我也算是正式退伍了,可累死我了!”
这段时间里,最忙的就是李华梅,毎天都是往统战部跑,办理退伍手续,其实以她的身份,办这些手续根本不用亲力亲为,但要办退伍的,并不是她一个人,还有一干手下,李华梅投降中华军时,一共有两百多手下,而且在把她们正式编入中华军之前,也还干了一段时间御用海盗,手下的人员也扩展到了八百余人,在正式整编的时候,一共有五百五十三人加入中华军。
而在历年的战斗中,阵亡了两百余人,其余基本都成为了海军的骨干力量,在李华梅决定退役,去干航海冒险之后,原部中有三十七人愿意辞去军职,跟着李华梅一起航海,于是这一次是连他们的退伍手续一起办了,但因为这三十七个人的职位、编制都不同,而且还要交接、奉禄要结算,有功过处罚的也要算清楚,因此办理退伍手续十分麻烦,结果一直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办完,这还是看在李华梅的面子,才特事特办,如果按正常的程序走,至少也需要二三个月的时间。
等李华梅坐下之后,林凤舞又递过来一个帐本,笑道:“华梅,这个是你的帐目,除了你和皇室的投赁你先前要的东西都己经备齐了,看看还要什么!”
李华梅赶忙接了过来,打开来看,林凤舞在一边解释道:“这次出航,计划总费用是一百二十万银元,其中你个人出资三十万,皇室出资九十万,而股份的分配上,因为你是这次航海的领导者,因此算三成五的股份,皇室算五成,另外林氏航运公司投入三艘船,拆算一成五的股份,现在前期的费用己经花了五十七万八千二百银元,另有四十万是预计支付雇员的费用,因此还有二十二万左右的费用!”
李华梅吐了吐舌头,道:“一下子就花了这么多钱,没想到航海真是花钱,不过我出生入死,搏涛击浪,到头来只能落下三成五的股,你们到好,什么事都不做,就只是投钱,就能够占到了五成股,还是有钱好啊,看来我的命可还真苦!”
亚莉桑德拉笑道:“航海活动本来就烧钱的活动,而且皇室的费用,人人都有份,等你进宫之后,这里面也有你的一份啊,现在你占的股份,只是自己的私房钱,再说你连整个人都赔进来了,还再乎这一点股份吗!”
其他人听了,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李华梅虽然一向豪放,但也被笑有点脸色发红,又把帐本简单的看了看,道:“贵妃娘娘,股份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不过这本帙我现在可没精神细看,等我晚上再仔细看吧,明天还给你行吗!”
林凤舞微微一笑,道:“当然可以,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尽管来问我!”
其实亚莉桑德拉说得一点也没有错,在任何时代,航海活动都是一件烧钱的事情,在十五世纪的欧州几次重大的航海经历,如达加玛开避新航线,哥伦布发现美州,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都是有欧州各国的王室投资,而且在在这些航行开始之前,达加玛、哥伦布、麦哲伦为了获得资助,都费尽了口舌,而中国的郑和航海,更是完全是由朝廷出面组织,因此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组织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只不过不同的是,欧州各国的王室投资航海,是为了收益,而明朝组织郑和航海,则是为了炫耀国威,因此欧州的航海冒险活动发展成为全球化的大航海资易,而中国在明朝的国力衰弱之后,最终停止了航海活动,退出了海洋的竞争。
众人正说着,只见一个待从进来,道:“皇后娘娘,各位娘娘,皇上今天的公务繁忙,因此中午饭就在内阁和各位大人们一起用餐,各位娘娘不用等了!”
叶瑶瑱听了,也点了点头,道:“即然是这样,那就吩咐御膳房里摆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