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陕西起义军何去何从?
作品:《刺明》 (0984)
二月份的天气,还是相当的寒冷。时不时的,北风呼啸而过,带起几片零星的雪花。偶尔间,还会有沙尘暴被北风卷起来,向着前面铺天盖地的撒过去。整个陕西,除了几个较大的城镇,基本上看不到人影。
霜风凄厉的晚上,在陕西北部,在固原镇以东的荒凉的群山里,在一座光秃秃的,只有一棵高大的松树耸立在几块大石中间的山头上,在羊肠小路的岔股地方,肃静无声,伫立着一队服装不整的骑兵,大约有三百人左右。
一个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生着连鬓胡子的骑兵,好像龙门古代石刻艺术中的天王像或力士像那样,神气庄严,威风凛凛,一动不动地骑在马上,一只手牵着缰绳,一只手紧紧地扶着一面红色大旗。
这幅大旗带着用雪白的马鬃做的旗缨和银制的、闪着白光的旗枪尖儿,旗中心用黑缎子绣着一个斗大的“闯”字。这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即使是在黑暗中,也显得非常的引人瞩目。
在大旗前边,立着一匹特别高大的,剪短了鬃毛和尾巴的骏马,马浑身深灰,带着白色花斑,毛多卷曲,很像龙鳞,所以名叫乌龙驹。有些人不知道这个名儿,只看它毛色乌而不纯,就叫它乌驳马。
如今骑在它身上的是一位三十一二岁的战士,高个儿,宽肩膀,颧骨隆起,天庭饱满,高鼻梁,深眼窝,浓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正在向前边凝视和深思的大眼睛。这种眼睛常常给人一种坚毅、沉着,而又富于智慧的感觉。
他,就是李自成。
李自成戴着一顶北方农民常戴的白色尖顶旧毡帽,帽尖折了下来。因为阴历十月的高原之夜已经很冷,所以他在铁甲外罩着一件半旧的青布面羊皮长袍。为着在随时会碰到的战斗中脱掉方便,长袍上所有的扣子都松开着,却用一条战带拦腰束紧。
他的背上斜背着一张弓,腰里挂着一柄宝剑和一个朱漆描金的牛皮箭囊,里边插着十来支雕翎利箭。在今天人们的眼睛里,这个箭囊的颜色只能引起一种美的想象,不知道它含着坚决反叛朝廷的政治意义。原来在明朝,只准皇家所用的器物上可以用朱漆和描金装饰,别的人一概禁用。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还特别作了严格规定:军官和军士的箭囊都不准朱漆描金,违者处死。但是,这个规定,对于李自成来说,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从他开始起义的那年就背着这个箭囊,一直都没有更换。
七年来,这个箭囊随着他驰骋数万里,纵横半个中国,饱经战阵,有的地方磨硫了,有的地方带着刀伤和箭痕,而几乎整个箭囊都在年年月月的风吹日晒、雨淋雪飘、尘沙飞击中褪了颜色。
“弟兄们,下马休息一下吧!”
李自成一边说着,一边轻捷地跳下马,剑柄同什么东西碰了一下,发出来悦耳的金属声音。他身边的战士,自然也跟着下马了。警戒哨自然是远远的布设开去,警惕的盯着四周。
跟在李自成身边的,都是起义军的老兵。刘宗敏、李过、郝摇旗、刘芳亮、张鼐等人,都在其中。可以说,这一小股的骑兵,人数虽然少,战斗力却是相当强大的。
但是,他们在半路上,还是遇到了麻烦。麻烦不是来自官府,而是来自地方武装。陕西这个地方,民风素来彪悍。不要看这里常年兵荒马乱的,一会儿是起义军来,一会儿是官军来,其实,他们都是过路的。在陕西,真正的地头蛇,还是多如牛毛的地方武装。
想要在陕西这块乱地上生存,手里没有一点武装力量,那绝对是不行的。因此,陕西的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看家护院。有的数量还不少,几百人乃是常事,有的甚至多达上千人。无论是起义军,还是官军,对这些看家护院,都是比较忌讳的。
这些所谓的看家护院,平时看起来,还是挺温顺的,无论是起义军,还是官军,想要打点秋风,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如果想要将他们全部吃掉,就得考虑自己会不会被咬崩几个牙。因此,一般来说,只要得到一点好处,也就算了。真的和这些看家护院死磕,不太划算。
但是,这几个月,陕西的这些地主武装,行动似乎有些反常。他们居然开始主动的出击,暗算落单的起义军部队。甚至,明知道对方是李自成,他们都敢动手。李自成这次单独出行,就是和一群地主武装碰上了。
本来,消灭他们是可以的。那股地主武装,也就是三四百人。可是,李自成考虑到,自己也要付出几十人的代价,觉得不划算,就绕路走了。结果,没想到,那些地主武装,居然跟吃了壮阳药似的,居然追上来了。
等到所有的将士们都下了马,李自成向大家亲切地扫了一眼,便向那棵虬枝苍劲的古松跟前走去。那儿的地势更高,更可以看清楚周围的地形地貌。其实,李自成估计,那些地主武装,肯定不会真的死追到底的,追出一段路,也就放弃了。
有消息称,那些地主武装,可能是受到了虎贲军,又或者是朝廷的怂恿,才会对李自成等人不利。幕后黑手是朝廷的说辞,李自成是不相信的。现在的朝廷,根本没有力量对他李自成下手。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虎贲军有人到了陕西。
虎贲军是什么人到了陕西?李自成推断,多半是张准的某个姘头来了。或许,是那个叫做董淑嫣的女子。闻香教以前在陕西,也是有分舵的。董淑嫣本来就是闻香教的人。她带着张准的旨意到来,想要在陕西起义军的背后,弄点什么手脚,是完全有可能的。
“大哥,安全了。”
刘宗敏从后面上来,向李自成报告说道。
“好!”
李自成点点头。
“张准的手伸得还真长,还真觉得自己可以一统天下了?”
刘宗敏站在李自成的身边,眼神阴沉,语气很不友好的说道。在李自成身边的诸将里面,对虎贲军最反感的,就属刘宗敏了。之前,曾经有人倡议,要不要派人和虎贲军取得联系,大家一起打天下,结果,刘宗敏坚决拒绝了。
刘宗敏的理由很简单。要是陕西起义军在这个时候,投靠张准,肯定没有什么好处了。这时候的虎贲军,已经是兵强马壮,张准的身边,也是人才济济了。这个时候投靠过去,也就是混个温饱,想要出人头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了。还是有自己的地盘比较划算。割地称王,裂土封侯,最最实在。
对于刘宗敏的意见,李自成一直没有怎么表态。其实,他的内心,同样要不准,到底要如何和张准打交道。这次,他单独出动,就是前往固原,和其他的起义军首领,一起协商,以后的道路,到底要怎么走。陕西起义军,到底何去何从。
一轮明月从乌云中姗姗露出,异常皎洁。李自成忽然看见树身上贴着一张大红的告示,上边画着一个人头,与自己的相貌略微近似。下面的落款,乃是陕西巡抚孙传庭。下边还写着《西江月》一首:
此是李闯逆贼,
而今狗命垂亡。
东西溃窜走慌忙。
四下天兵赶上。
撒下天罗地网,
量他无处逃藏。
军民人等绑来降,
玉带锦衣升赏。
……
这首《西江月》的后边开着李自成的姓名、年龄、籍贯、相貌特点,以及活捉或杀死的不同赏格。李自成把布告看完,用鼻孔轻轻地哼了一声,看了看身边的刘宗敏,笑着问:“你都看见了么?”
“呸!朝廷都被打出京师了!”刘宗敏悻悻的说道。
对于朝廷退出京师这件事,陕西起义军的看法,一直都相当的复杂。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或许,刘宗敏就是典型的例子。
部分人觉得,朝廷被迫退出京师,对于陕西起义军来说,的确是好事。好在哪里?朝廷的力量被削弱了。以后想要对付陕西起义军,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换句话来说,就是陕西起义军更安全了。
但是,又有部分人觉得,朝廷退出京师,不是什么好事。朝廷退出京师,虎贲军进占京师,天下人的眼球,都全部集中在了虎贲军的身上。新的帝国,新的真命天子,似乎都要在虎贲军手中诞生。这让刘宗敏他们,感觉很不舒服。
要说陕西起义军当初起兵的时候,思想的确是很朴实的,就是想讨口饭吃。可是,经过七年的发展,陕西起义军的高层,都已经品尝到了权力的味道。他们中的某些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幻想一下,要是自己有朝一日,登上九五之尊,会如何如何。
可是,这一切的幻想,都随着虎贲军的进入京师,被全部打碎了。显然,在虎贲军的面前,陕西起义军,是没有太多的机会了。这当然会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高层觉得不舒服,大政方针,自然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狗日的孙传庭!”
李自成放声大笑,然后对着告示呸了一声,拔出宝剑,在告示上刷刷地划了两下,削掉了几块的树皮。很快,这份布告,就完全破碎了,几片破纸随风飞去。
“走吧!”
李自成挥挥手,下山去了。
今晚必须休息好,明天一早,还得赶路呢。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镇原,否则,一些和自己关系不太好的起义军首领,又要在背后传播一些找不着北的谣言了。就是张献忠和罗汝才两个家伙,说不定也会有些别的想法。
“唉!”
“只怕不容易啊!”
想到镇原的协商会议,李自成就忍不住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一路东来,李自成的内心,都是沉甸甸的。对于这次协商的内容,李自成的确是没有太大的希望。因为,陕西起义军各路首领之间,分歧实在是太多了。以他的能力,根本无法将所有人都凝聚起来。
别的不说,就是他和张献忠、罗汝才三个人之间,意见恐怕就难以统一。三个人的地盘,本来就有很多的纠纷。在这个纠纷没有完全解决之前,想要达成一致的意见,谈何容易?
在虎贲军占领洛阳以后,朝廷军队,就放松了对陕西起义军的围剿,使得李自成等人,有了喘息的机会。他们抓紧时机,在陕西积极的扩张地盘,第一次开始打造根据地。
眼下,李自成的部队,在固原。张献忠的部队,在平凉。罗汝才的部队,在庆阳。这三个城镇,都是陕西西北面的重要城镇,相互间刚好构成一个品字营,和西安府附近的朝廷军队对峙。
由于虎贲军驻扎在洛阳,朝廷军队必须对洛阳方向加以重视。朝廷军队的主力,都在潼关一带。洪承畴就在潼关亲自坐镇。因此,朝廷军队对陕西起义军的威胁,已经不大。陕西起义军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朝廷,而是虎贲军。
陕西起义军三十六营,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张准?其实,在正式的协商之前,各路大头领之间,都已经通过气了。陕西起义军未来的出路,来来去去,无非就是那么几个。
第一条出路,自然是投靠了。
虎贲军也是穷苦人出身,和陕西起义军大部分的战士,都是一样的。从打倒朝廷的角度来说,两军的目的也是一样的。因此,陕西起义军要投靠虎贲军,张准应该是欢迎的。可是,在投靠虎贲军以后,到底会获得什么样的待遇呢?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所在。
乐观的估计,在投靠虎贲军以后,他们应该都可以继续担任指挥官,继续带兵打仗,继续享有一定的权力。以后,虎贲军定鼎天下,论功行赏,应该也有他们的份。而保守的估计,会被剥夺兵权,投闲散置。毕竟,只要涉及到兵权的问题,谁也没有话讲。
张准这个人,相当的琢磨不透。外界对他的说法,真的是太多了,谁也不知道真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同样是个贪恋权力的人。无论是谁,只要威胁到他的权力,肯定会被清除的。
说实在的,在以前,陕西起义军和朝廷之间,假招安之类的把戏,玩了不少。每次都是骗过朝廷以后,陕西起义军马上又反。估计张准对于这个情况,是非常了解的。一不做二不休,他极有可能将陕西起义军的高层,都全部剥夺权力,然后软禁起来。
第二条出路,是分庭抗礼,井水不犯河水。
陕西起义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其实还是陕西,山西和河南、湖广、四川等地,其实都是过路的。一直以来,虎贲军都没有在陕西出现过。只要虎贲军不进入陕西,双方是完全可以和平共处的。
问题是,虎贲军如果要进入陕西呢?虎贲军要一统天下的话,怎么可能放任陕西游离于自己的掌控之外呢?如果虎贲军大举进入陕西,陕西起义军到底打还是不打?
要是打起来,以陕西起义军的实力,能对抗虎贲军吗?连鞑子都不是虎贲军的对手,陕西起义军……在招收兵员方面,陕西起义军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势。话说,虎贲军的《均田令》,的确是很吸引人啊!就算陕西起义军现在想要拾人牙慧,都已经来不及了。
第三条出路,是联合朝廷,一起对抗张准。
李自成估计,以陕西起义军的实力,单独对付张准,压力很大。只要和朝廷联合,才是出路。相信朝廷方面,对于陕西起义军的主动合作,应该是非常欢迎的。
问题是,陕西起义军一旦投靠朝廷,又或者是和朝廷合作,似乎性质改变了。就是李自成本人,也不是很想和朝廷合作的。他就是看崇祯皇帝不顺眼。不将他拉下马来,他的内心就不舒服。
潜意识里,李自成抗拒这个提议,和张献忠有很大的关系。要说在陕西起义军的几个主要人物里面,对于投降朝廷最积极的,肯定是张献忠了。李自成估计,就算这次镇原会议,没有什么结果的话,张献忠也会主动的投靠朝廷的。
第四条出路,向西遁走。
不想面对虎贲军,又不想和朝廷合作,那只有向西,向甘肃,向凉州,向哈密等地撤退。那边,山高皇帝远,虎贲军就算要追,恐怕也要追十年八年的。
向南,是不行的,那里是朝廷的地盘。向东,更加不用说了,那边是虎贲军的地盘。向北,是大漠。唯独向西,才有生存的空间。问题是,向西,能获得足够的补给吗?有足够的兵力补充吗?起义军的战士,愿意向西吗?如果虎贲军追上来,那又如何?
“唉!”
“到时候再说吧!”
李自成长叹一声,缓缓的自言自语。
拿不定主意的他,暂时只好是见步行步了。
【求月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