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
作品:《老牛记》 朱庭长是个典型的“老转”,也就是部队转业军人。
大裁军之前,中国的400万军队中官兵比例只有1:2.45,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1985年开始精兵政策,恰逢政法机关逐步恢复重建,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军转干部被安置到地方公检法系统。有一段时间,这些“老转”几乎占政法队伍干部数量的一半以上,大部分机关领导和中层干部也都是由他们担任。
后来有学者提出,不应该让转业军官进法院、检查院、公安局,因为他们本身没有受过专业的法学教育,不具备司法人员素质,更有甚者,将中国司法改革屡遭挫折的原因归咎到这些复转军人身上——在他们眼中,“老转”们除了喊口令、站队列,其余的什么都不会,竟然还占据公务员的位置,行政效率怎么可能提高?司法公正怎么可能实现?所谓的“精英化”就是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到法院、检察院里的工作人员都具备相关学历之后,中国的法治建设才有可能走上正轨。
再后来,国家提出“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计划,地方机关也有了更多高校毕业生充实队伍,“老转”干部才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以x省高院为例,60%以上都是法学硕士学位,高层领导则人手一本博士学位,中国法治进程似乎终于可以开始推动了。
结果?结果从最高院的副院长开始,到最基层法院新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司法腐败层出不穷——这些“专业人”做出的“专业事”倒确确实实地提高了案件的侦破难度。
按说江雪是个科班出身的法律人,念书的时候也很同意学者们的观点,认为照顾转业军人不能以牺牲法治建设为代价,让上帝的归上帝,让凯撒的归凯撒,法律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交给外行人终归是会出问题的。
不过观点都是与时俱进的,等她参加工作,想法变得宽容很多,不复象牙塔中那般非黑即白——毕竟生活本身就不是非黑即白的。
那些批评者只看到法院接受“老转”后面对的问题,却不去想想当时的公检法百废待兴,各家高校的法学专业复课不久,哪来的那么多专业人?如果不是转业军人以其严明的纪律、过硬的作风、扎实的工作为依法治国打下基础,自以为“曲高和寡”的法学家们又是凭什么获得今时今日的立场?
别的“老转”怎么样不知道,但朱庭长——见到他的第一面江雪就直觉这是个好人,好得不像个法官。长期与当事人打交道,身边的法官个个面相都难免有几分严肃,从没见过像朱庭长一样慈眉善目的老人。若不是身上的制服国徽,她还以为这是个熟练地踩着田埂走过来的是哪家农户。
法庭在那一片油菜花地的后面,正对着山坡上零零散散地几十户人家,这里就是上走马岭村。听朱庭长说,翻过山头,还有个下走马岭村,这两个村子的百十口人就是走马岭法庭的辖区了。
横穿过菜地,双脚已经沾满了泥土与油菜花的香气,这种回归田园的感觉对她来说十分久违。
除了村口的小食店和小卖铺,整个上走马岭村都没什么商业氛围,村里人习惯自给自足,有什么需要就搭顺风车去附近的县城赶集。也只有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中,才能够保持这种最原始的的社会氛围吧,江雪想。
在小食店吃了碗面条当做中饭后,朱庭长领着她在村子里绕了一圈,去每家每户认了个门,就算是熟悉环境。
“以前我们这里是马帮往来的必经之地,山南的路好走,骑着马就能过去,所以这边叫做‘上走马岭村’,北面坡陡路急,就只能‘下马’了。”嘿嘿笑两声,朱庭长就着办公桌上的大搪瓷杯子喝了口水,开始向她介绍本地的风土,“国道修好之后车都从村外走,慢慢就冷清下来了。”
江雪一边点头表示自己在听,一边用双手抬着将卡在桌框里的抽屉拔出来,听得一阵刺耳地挂擦声,连忙说了几句对不起。
“这有啥对不起的?”朱庭长的眉毛和太上老君一样尾脚下垂,此刻因为奇怪而微微上挑,“我们这里条件差,办公桌十几年都没换了,你别见怪才是。”
磨掉额头上的汗珠,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挺好的,都挺结实的,没必要换。”除了许大姐那种停不住嘴的,高院办公室里常年没什么人讲话,偶尔弄出点响动总是下意识地就要道歉。
朱庭长没有介意,喝了口水继续道:“庭里的黄法官比我小两岁,另外还有个书记员小汪,今天去下马岭村巡回审理了,等他们晚上回来一起去我家吃个饭,算是给你接风。”
将手上的个人物品撂进抽屉,江雪连忙摆手道:“您太客气了,没必要的。”
“就这么说定了。”站起身拍拍裤子,朱庭长不容辩驳地说。“走,去看看你的房间。”
走马岭法庭的办公室是三间并排的瓦房,虽然破旧,但还十分整洁。靠东边的两间作办公室,最西头原来是储藏间,现在分给江雪当宿舍。屋子里一半的地面都摊堆着成捆的制式文书,另一半则是明显临时搭盖的床铺,床脚的支撑物居然还是四迭厚厚的笔录纸,江雪顿时感觉自己住进了名副其实的“故纸堆”。
朱庭长一进门就去推开窗户,略显尴尬地扇动手臂,试图驱散房间里浓重的纸墨味道,不好意思地说道:“条件比较艰苦,江法官委屈了。”
伸手将倒下的行李箱扶正,江雪笑答:“您就叫我小江吧,我一直也是当书记员的,还没参加法官培训呢。”
“那可不行,”太上老君般的眉毛再次挑起,“我和老黄都是半路出家,小汪不争气,一直没考过司法考试,你是走马岭法庭创立以来第一个有从业资格的人呐!”
江雪有些不好意思:“我还需要多学习,多锻炼的。”
“现在国家要求法院搞专业化建设,”朱庭长叹了口气,有感而发道,“可真正的专业人员都到律所、企业里面赚大钱去了,像咱们这种基层单位,多少年没有进过人。小汪还是本村的丫头,要不是因为本科学校太差,找不着工作,肯定也不会留下来。”
这种状况并非走马岭法庭的特例,对于老审判员来说还好,凭国家的旧政策弄个审判资格是迟早的事,而年轻人没有通过司法考试就意味着没有升迁的机会,可他们一旦取得了资格又会得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不会甘于留在基层办案,现在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法院都面临着人员青黄不接的窘境。对此,江雪也只能徒留一声感叹:“亏得您和黄法官这么辛苦。”
“辛苦到不至于,本来就是分内的事情。”憨厚地笑笑,朱庭长欲言又止了片刻,还是开口问道:“小江你是怎么想的?高院那么好的地方不待,跑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来。”
“我的实践经历有限,需要多积累才行嘛。”江雪想表现得轻松一些,尽管自己也知道没什么说服力。
“我的年龄可能跟你父亲差不多,有些话就当是长辈的经验之谈吧。走马岭法庭的条件你也看见了,像你这种人才肯定不会留在我们这里。”摆摆手,止住江雪打断他的冲动,“大家凭良心说话,你没有必要否认。无论你为什么来走马岭,过去了的事情也没有必要再提,但我希望你在留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对工作一定要端正态度,不要心怀怨念。”
朱庭长和气的眉眼难得地显得凝重了些,“别人对我怎么样,是别人的事情;我们对别人怎么样,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江雪很认真地点点头,表示自己听进去了。
“咱们的日常工作关系到老百姓的口粮、耕地或者十几年的夫妻,千万不要因为心情或者境遇敷衍本职,”朱庭长的农民气质此刻也完全不复存在,言语间只剩下对岗位的坚守,对责任的尊重,“否则,就算你离开了,也会心怀愧疚。”
“庭长,您放心。”行李箱的扶手被江雪攥得紧紧,“在其位谋其政的道理,我懂。”
朱庭长拍拍她的肩膀,“不耽误你收拾了,我先回去准备晚上的饭菜。待会儿老黄回来了,你就跟他们一起过来啊。”
四五月的天气,就算山里也不见得有多冷,江妈妈没有准备过多的铺盖,简单的行李很快就收拾好了。
江雪去院子里的水池边洗手,顺便给家里打了通电话报平安,挂断的时候观察到手机信号是满格,终于感到几分欣慰。快步回到房间里,打开笔记本电脑,从背包里掏出临行前特地去买的无线网卡,利用晚饭前最后一点时间上线。